①在过去的9年里,科学家们一直对6500万年前恐龙灭绝的一个新观点争论不休,这个问题最终也许会得到解决。(“一直”表现了科学家们锲面不舍的精神,“争论不体”写出了科学家们严谨求学的科学态度和骨子挥索的科学精神。)
1段:提出问题一科学家们对恐龙灭绝的-个新观点争论不休
21980年,曾经有报道说,在一个6500万年前形成的沉积物薄层中,发现了稀有金属依,它的含量异常丰富。一些人为,这可能是由于一个巨大的小行星或彗星撞击地球的结果。这种撞击也许深入到了地壳内部,引起火山喷发,造成大火和潮汐大浪。许多尘埃进入了平流层中,结果造成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阳光无法抵达地球表面。这也许是导致包括所有恐龙在内的许多地球生物灭绝的原因。
2段:引用报道说明恐龙灭绝可能是由外星撞击地球导致的,
③毫无疑问,6500万年前地球上曾有过一次“大灭绝”,发生过一次“大劫难”,(“大灭绝”“大劫难”写出了灾难的危害程度大,范围广,语言生动形象,加引号表示强调。)然而,并不是所有的科学家都认为这是由巨大撞击引起的。例如,1987年就有人指出,如果地球突然经历了一个火山爆发期,许多火山大致同时喷发,那么也能造成一个足以使生物大量灭绝的巨大灾难。(举例子,说明并不是所有的科学家都认为恐龙天绝是由巨大撞击引起的。)
④因此,目前存在两种对立的理论,即“撞击说”和“火山说"。
⑤这不仅仅是一个学术问题,因为我们将来也许还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大灾难(万一哪天某个星体要撞击地球,我们也许会知道如何来避免这种撞击)。我们需要尽可能多地了解这种事件所产生的影响,希望将来一旦面临这种事件,我们可以采取某种应急措施。
⑦1961年,一位名叫SM斯季绍夫的原苏联科学家发现,如果二氧化硅(即非常纯的沙子)处于超高压的状态,那么它的原子相距很近,从而变得极为致密。一立方英寸被压扁的沙子比一立方英寸普通的沙子要重得多(作比较,说明同体积的被压病的沙子比普通沙子重得多。)这种被压扁的沙子因此被称为“斯石英”
7段:介绍了被压腐的沙子一斯石英的形或愿因,照应频目
⑧斯石英并不十分稳定,原子之间靠得太近以至于它们又出现相互排斥的趋势,最后又变为普通沙子。然而,由于原子之间结合得极为致密,所以这种反弹变化进行得非常缓慢,从而使斯石英可保持数百万年。
8段:介绍斯石英的性质,为下文它能印证有外星撞击地球做铺垫
⑨金刚石的形成与此相同。金刚石中的碳原子被挤压得异常紧密,它们同样存在一个向外扩散并且恢复为普通碳的趋势。在通常条件下,这也需要数百万年。
四如果你把温度升得足够高,就可使这种变化加快。增温可以增加原子的能量,使它们之间能够相互分离返回到原始状态。因此,如果在850℃的温度下把斯石英加热30分钟,它将变为普通沙子。(你也可以在真空中对金刚石加热,从而把它恢复到原始碳的状态,但谁愿意这样做呢?)(列数字,准确,形象,令人信服,括号里的句子运用反问句式,体现了作者的幽默和思维的活跃。)
1斯石英可以在实验室里制造,但它们在自然界中存在吗?回答是肯定的。然而它们只出现在沙子被强烈挤压的地方。
12在一些地方已经发现了斯石英,而且有证据显示,这些地区曾经受到巨大陨石的撞击。撞击所产生的巨大压力形成了斯石英。另外,在进行过爆炸实验的场地也发现了斯石英,它是由膨胀火球的巨大压力形成的。(举例子,具体面科学地说明斯石英的形成必须具有巨大压力。)
13似乎可以肯定地说,斯石英也应该出现在压力极高的地壳深处。在这种情况下,它可通过火山喷发被推带到地表。然而,喷发温度极高,岩石会被熔化,所以任何由火山携带而来的斯石英都被转化为普通的二氧化硅。事实上,在火山活动地区至今没有发现过斯石英。(伏笔,明确发生过火山活动的地方不存在斯石英,为下文理下伏笔。)
13段:用事实说明,斯石英不可能出现在火山活动地区
(4那么,你可能会说在斯石英出现的地方肯定发生过撞击,而且肯定没有发生过火山活动。
14段:肯定斯石英的形成是撞击的结果,排除了“火山说”
15亚里秦那大学的麦克霍恩和几位合作者研究了新墨西哥州拉顿地区的岩层。岩层的年龄为6500万年,因此可以追溯到恐龙灭绝的年代。
(16他们在1989年3月1日宣布,利用测试固体物质中的原子排列的现代技术,即核磁共振和X衍射,他们确实检测到了在斯石英中存在的一种原子排列。(“确实”充分肯定了科学家们检测的结果,语言严谨准确。)
15、16段:科学家在年龄为6500万年的岩层中检测到了斯石英中存在的一种原子排列。
7这种情况显示,在6500万年以前曾有一次巨大的撞击并形成了数吨重的斯石英。这些斯石英在沉降之前曾被溅到了平流层中。那么,造成恐龙灭绝的原因不是火山活动,而应该是撞击。
第二部分(7-17段):通过“被压扁的沙子”,证明恐龙灭绝“撞击说”的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