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五年,对外,面对一个只有靠坦克和军舰才能生存的安全环境,我们将逐步加强决战型海军的建设,同时,为了因对美国可能出现的战略风险,我们必将并加大核武库建设的力度。
这是听不懂道义,畏威而不怀德的蛮夷能听懂的唯一语言。
对内,我们将建设更加开放、更加公平、更加包容的营商环境,吸引奔逃的外资,扶持本地真正做实业,而不是割韭菜的企业。
在适当放水的同时,我们也会着重加大对科学技术研发的投入力度。
大小气候谈完,就该谈谈,孤立无援的青年人,要如何在荒流中自处。
从学生开始,就有了两条路的分化,是一直深造,投身学术,进入高校,还是读书到一定阶段进入社会,是第一个分叉路口。
高校的就业市场有两条路,一条是做研究,一条是做行政。如今的高校就业形势,不比以前,随着大学的扩招,青年研究人员面临着饱和的局面。
位于东部沿海的高等学校,由于地域原因,经济发达,生活便利,自然能够吸引大批人才。在就业市场上,整体较内陆和西部地区更为强势。
因此,给青年研究人员的待遇,往往并不理想,他们要的人才,是已经做出一定成果的研究人员。这也决定了,青年人才进入学校,要熬很久才能出头。
西部内陆的高校,由于经济社会原因,想要吸引人才,往往只能靠待遇。由于青年人才较少选择,因此,进入不久,便有独自挑大梁的机学校层次越高,议价权也越高,道理是一样的。
进入985的博士,往往只能在组里打工。但是,进入普通,双非学校的青年人才,往往能得到比985高校更好的资源和更打的重视。
如果选择了高校从业搞研究,要考量的,便是自己的学术能力。能力强,就可以去东部沿海的高校,就可以去层次高得高校,科研能力稍微差一点,更建议去西部和内陆的高校,更建议去层次不那么高的学校。
大学的青年教师,在西部和内陆,虽然比起东部、高层次学校并不响亮,但在当地的社会地位,相当之高。
而行政人员要考量的是不同的因素,为人处世的能力,和出政绩的能力。能力强,建议去东部沿海,或者高层次学校。判断原则相同,不再赘述。
是进入高校,还是进入社会,第一个分岔路口的另一端,是进入社会。读书到一定阶段,上社会就业。
到这里,路又分成了两条,第二个分岔路口,是去创业或参与创业,还是不去创业。
社会资源又分为三个维度,本身属于自己的实力,如学识、学习能力、颜值、社交能家庭支援,这是第一种社会资源,是别人拿不走的。
如何利用自己敏锐的判断,和过去积累的知识,找到能够挣钱的领域,如何利用自己的组织能力,去发现,去团结员工,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奋斗,如何根据瞬息万变的商海信息,去及时调整策略,这都需要自身的素质。
自己拓展的人脉和圈子,这是第二种社会资源,是需要青年人去自己争取的,
有创业想法,可以利用家里的资源,也可以先去对应的公司努力工作,虽然最终目的是创业,但是工作的时间内,一方面能给自己时间和机会去了解行业,另一方面,工作中会接触到许多的人,利用自身拿不走的资源,去结实并让事业有成的人信任自己,提供帮助,不得不察。
政策风口,地方产业链,这是第三种社会资源。比如,某个市政府支持青年创业,给了免税的额度,甚至给出场地,但隔壁的市没有,这是政策风口。
合肥市适合高新技术创业,武汉市适合物流创业,北京市适合金融创业,杭州市适合媒体创业,是因为这些地方,富集了成熟的产业链,各种社会资源因为富集,会更便宜,能够有效降低创业成本。
创业的上限,看不到,在中央号召的新工业革命前提下,做多大,主任我估计不出来。赔多少,主任我也不知道,三年挺过去,公司才算立足,这其中的煎熬和困苦,以及巨大风险,就算是在双创的政策支持下,对大多数创业公司来说,也是鬼门关。
参与创业,本质和创业相同,都是既有资源的变现,只是不当老大,当起了创始人合伙人。不再重复。
如果不想创业,就到了第二个分叉路口的另一端。就业。第二个分叉路口后面,依旧是个岔路,是去体制内,还是去企业。
体制内就业,职业都叫公务员,哈尔滨市税务局的同志是公务员,河北省赵县教育局的同志是公务员,上海市浦东新区陆家嘴街道办事处的同志是公务员,广东省梅州市政法委的同志也是公务员。
统,大致可以按照所有权力的种类,分为核心部门,办事部门,和闲差部门。
地区,可以按照我国的地理位置,分为东南沿海,核心城市,一般城市,县域,乡村和特殊单位六种。
层级,可以按照我国行政体制分为中央,省,市,县,乡五级。都叫公务员,位于不同的地区,不同的系统,便有不同的收入和不同的工作环境。
体制内情况纷繁复杂,抓住主要矛盾,很多的问题就很好解决。统筹两个关于个人生活的主要问题去考量该去哪里,迎刃而解。
对没有家庭背景的普通人,第一个考量是前途,第二个是收入。
政治前途,大致根据层次分类,不考虑家庭背景和个人能力的差别,单位层级越高,退休的时候,能够达到的级别就越高。在乡镇干一辈子,能够达到正科级,就算不错。在省里,到了副处的人不在少数。
在同一个层级内,越靠近权力部门,前途自然越好。常委部门的出路当然比科技局要广。
政治前途固然要考虑,收入也是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不同地域的单位,收入差别很大。北京的公务员一个月到手大致8500,上海市的公务员一年能到手差不多15万左右,在江苏省的苏南地区,公务员一年能拿到差不多20万,而深圳市的公务员可以到39万,但到了河南省的地级市,工资可能只有不到4000元。
总体来水,财政情况越好的地方,工资就越高,结合当地房价,和家庭情况,要去什么地方为人民服务便有了大致的答案。
体制就业,上限下限的差别没那么大,拿职级工资,旱涝保收抗风险。
同时,也就意味着没什么赚钱的希望,过的不至于清贫,但是也富不了。体制的发展,在政府机关里,只能是逐步升迁,抓住机会成为领导,能获得为老百姓办事的满足感。
在事业单位,部分是朝九晚五,好处在于有时间顾家,部分事业单位,如学校医院,也比较忙碌,但社会地位较高。
但有两个例外,第一是政策上的侧重地区,假如援疆有侧重,在政治前途上,就平地高一级,第二是家里资源不错,建议在故乡为人民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