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如何理解"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这句话?
4. 毫无疑问,不管是"我"对老王,还是老王对我的关心帮助都是发自内心的、真诚的,可是一个善良的人面对另一个善良的人时,为什么会产生"愧怍"?两个人的善良有什么不同?(独立思考,在四人小组讨论)
5. 这样一个不幸的人,有着怎样的性格特点?你从文中哪些地方读出来的?
9. 作者一家对老王如此照顾,为什么老王去世后,会产生愧怍之情呢?
12. 理解人物的闪光品质,学习劳动人民的优良品质。
15. 小结:文章到此结束,留给我们的思索却远远没有结束。社会地位高、经济条件优越的人往往容易瞧不起卑微者,在常人眼里作者一家对老王这样的不幸者却已经够关心爱护了,她却还为自己做的不过愧怍不安,这也给我们什么启示呢?
16. 总结上课内容。这节课我们再一次学习了人物分析的方法,其实这也是我们在写作中描写人物的方法,同时,我们也应该借鉴作者关注社会、关注弱势群体的写作思想,尝试着用我们的心去关怀他们,用我们的笔去帮助他们,这样我们这个社会才会更加美好。
17. 生字:塌( )败 伛( ) 翳( ) 滞( )笨
21. 老王临死前给"我"送香油、鸡蛋,作者从哪几方面来描写此时的老王?(5分钟)
23. 提问:本文记叙了与老王交往过程中的哪几件事?你认为老王是个怎样的人?
25. "我"对老王有什么不够吗?结合课文内容考虑:不够在哪里?
26. 既然"我"也关爱老王,为何文中还说"愧怍"
29. 朗读课文,整体把握(纠正学生朗读中出现的错误)。
31. 作者感到"愧怍"的原因: 因为"我"觉得幸运者有责任关爱不幸者,"我"觉得自己对老王的关爱还很不够,所以感到"愧怍",而且呼吁大家关注不幸者。
35. 细读课文,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概括老王和"我"的人物形象。(结合人物外貌、语言、心理、动作、神态等方法分析。)
43. 杨绛一家究竟做了什么,竟让老王用尽生命最后的力量来关心回报他们?
50. 学习本文选取典型的日常小事来表现人物的写法。
54. 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对不幸者的同情、关爱的思想感情,激发爱心。
55. 在社会生活中,应愧怍的仅是作者吗?这反映了作者什么样的呼声?关爱、善待不幸者
56. 文章第5至22段概括了老王在艰苦的生活环境中是如何工作并怎样与人交往的。我们可以感受到老王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58. 这么一个善良的人,老王却让她产生"愧怍"之情,这个老王到底有什么神通?细读课文,说说老王是个怎样的人?(哪里体现)(寻找相关细节,读)
59. 学生所读课文,以善良体察善良,领会作者与人物的思想感情。
60. 知识目标把握课文内容,理解老王的"苦"与"善"
62. 对"受人滴水之恩必当涌泉相报"这一传统思想进行思考。
66. 老王所做的哪一件事最使你感动?老王为什么在去世前给"我"送香油、鸡蛋?这件事体现了老王怎样的性格特点?这件事是详写还是略写?为什么要详写?(5分钟)
67. 培养学生的爱心、同情心,学会以善良体察善良、回报善良。
68. 介绍作者。杨绛,原名杨季康,生于1911年,江苏无锡人。作家、文学翻译家。主要译著有《堂·吉诃德》,散文集《干校六记》《将饮茶》等,长篇小说《洗澡》。写过《我们仨》,专写她一家人。杨绛的先生是著名学者钱钟书。《围城》的作者,是高文硕学的现代鸿儒。
71. 课文写了作者一家与老王相处的哪几件事情?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78. 大家说作者是一位富有同情心的人,可是我却不这么认为,为什么呢?大家与我交往了这么长时间,知道我叫什么名字?可是作者与老王交往了这么长时间,她有没有说老王叫什么名字?
81. 对课文结尾一句话,应该怎样理解?作者为什么会感到惭愧呢?(2分钟)
82. 合作探究法: 阅读中关乎作品情感、资料组织等问题,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合作研讨解决。
84. 品味鉴赏本文平实简洁而又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88. 自读点拨法: 本文是写人记事的散文,通过叙写与车夫老王的交往片断,刻画了虽穷苦低微却质朴善良的老王形象。学生诵读中以善良体察善良,感悟情感,陶治性情。教师点拨、突出作品提出的关怀倒霉者的写作意旨。
89. 作者一家对老王非常关心、爱护,你觉得除了性格善良之外,还要有怎样的精神才能做到尊重和关心像老王那样的不幸者?(4分钟)
93. 以人物为中心,通过对其个性与命运的关注,了解普通人在特定时代所表现出的人格追求。
100. 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通过品读法、探究法、拓展法等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提高阅读能力。
101. 体会"我"和老王的善良,领悟"我"的平等观念和人道主义精神。
102. 为什么说老王是不幸的呢?你从文中读出了老王的哪些不幸?
104. 课文介绍了老王的哪些情况?并用一个字来概括他的生活。
105. 大家说作者对老王给予了帮助和同情,这说明作者一直在关爱着老王,可是文章末尾却说她对老王感到愧怍,这句话中的不幸者和幸运者指的是谁,你认为这句话应该怎么理解?
106. 老王生活"苦",那精神上呢?引导学生看课文中§2一幅脸的特写,这是一张怎样的脸,你能描述一下吗?
109. 学习把握人物形象、概括人物思想性格特征的方法。
114. 德育目标以善良体察善良,培养学生的爱心、同情心。
117. 读8~21小节,以老王最后一次到"我"家为例,想一想,站在老王的立场角度,"我"还可以为他做些什么,我却没有做?(分析之后再读13~21小节,体会情感)
119. 作者是怀着怎样的感情来为这个车夫撰文的?愧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