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与春节、清明节、端午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过年全家团聚的句子,寄托思念故乡过年全家团聚的句子,思念亲人之情,别称很多,其中之一为"团圆节"。人们常说过年全家团聚的句子:每逢佳节倍思亲,中秋将至,对亲人的思念之情怕是比往日来得更浓烈些了。
刚和远在几千公里之外的母亲通完视频电话,唠唠嗑,其实前天刚刚联系过,知道二老都挺好,但总是要过节了,还是想多聊聊。母亲说北京阴天没出门,刚刚听完课,是有关中医养生的,哈哈,七十多岁,小学没毕业,还挺上进,我以为她当初就是图个新鲜,没想到一直在坚持。她说学会了很多养生保健知识,记笔记认了不少字,答题好还能得个三五毛的红包,答完自己的还要替父亲做题,而且她每天都能得上红包,原来这恐怕才是她坚持不懈的最大的动力吧,哈哈......问起父亲,她说:"刚还在书房看电脑,现在到厨房找吃的去了,可能是饿了",哈哈。
弟弟公司很有心,每年中秋都会给父母寄月饼,他们说包装都非常高大上,就是太甜吃不了,我说:"那是人家的心意,少吃点,有个过节的意思就行了"。我本来还担心儿女都不在身边,他们过节会不会觉得伤感,看来我多虑了,其实他们也早就习惯了。
有些日子没和弟与妹联系了,妹在国外七年了,算起来我们两姐妹从中学毕业后就没在一起了 ,有二十多个年头年分处两地了,头些年她在北京,我还每年去一趟,父母也在那里,大家小聚下,总是开心的很。这些年离得太远,见一面还真不易。她原本计划去年暑假带孩子回国,但是因为疫情搁浅了。
她刚出国时闹了不少笑话,错把吸铁石当磨刀石买回家,甚至牛奶也能买错。对我说:"没文化真可怕,太伤自尊了"。从此发愤图强学了三门外语。曾经有朋友建议我们姊妹可以一起做海外代购,比如保健品、化妆品、包包之类的。我两却都没兴趣,也自觉都不是经商的料。现在她在学习朗读播音什么的,饶有兴致的。她说以后可以和我合作,我写东西她来念,哈哈,真的可以吗,期待有那一天吧过年全家团聚的句子!
再来说说老三,老弟。昨天因为他不方便简单聊几句。也在国外呆了近十年了吧。每年回来探亲一次。现在也是疫情的原因,回来诸多不便。有几年没见了,一问就总是个忙。工作小有成绩,发际线也渐渐堪忧。曾经做过植发,我问他种完发要施肥吗过年全家团聚的句子?他说:"要呢,那个肥叫营养液",哈哈!
弟是个学霸兼吃货,我问他巴黎有月饼吃吗?他说:"有,但是跟国内的口味不太一样,也能吃,最想吃的还是五仁月饼。" "我这倒是有,只可惜......,那姐就替你多吃两块吧",弟说"好呀"。
母亲虽然没有多少文化,过去家境也一般,可是她绝对支持孩子多读书,读成之后,她不会像有的父母那样因为"舍不得"而把孩子留在身边。听很多人说"娘在不远行",可是她说:"只要你们有能耐往高处走,能越来越好,那你们就走,我不会拦你们的。"
《论语·里仁》里说"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父母在,不远游"意义在于,人从出生到成长都离不开父母的帮助,即使成家立业,娶妻生子,但同时也也意味着你需要承担赡养父母的责任,不能游走得太远。
当然,古人也不是一味强调愚忠愚孝。后半句又加以说明"游必有方"。如果你真的有能力,因为工作或者学习远走高飞,也是可以的。
上一次全家团圆是在2016年夏天,妹妹回北京,我也趁假期过去了,归期将至时,弟弟突然说他请了假回来和大家聚聚,我便推后返程时间专程等他。相聚的日子总是短暂的,他回来的第三天,我和他一起送妹走,第四天他又送我走。
记不清我们这一家子已经多少年没有这样热闹过了,做饭、吃饭、聊天、合影留念,那场面至今难忘,最开心的自然是父母了,儿行千里母担忧,他们嘴上不说,但是最放不下心的还是远行在外的孩子们,和他们过得好不好真的没有关系。
好在现在通信发达,视频通话让以时差计算距离的家人们可以经常见见面、聊聊天,以解思念之情。
明天就是中秋节了,祝我所有的亲人和所有不能和家人团聚的人们平安、健康、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