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课上出现了教学内容泛化的现象,教材备受冷落,学科特有的价值没有被充分挖掘,学科味不浓。
3. 教学的艺术,不是传授是激发和唤醒。通过提醒、练习、竞赛等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
4.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科学合理地进行分工合作,会倾听别人的意见,能够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遇到困难能与其他同学合作、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5. 教师能够有效地组织和引导学生开展以探究为特征的研究性学习,使接受与探究相辅相成,学生的学习境界更高,学习效果更好。
9. 课上得很成功,给人耳目一新,无论比指导思想、课的设计都充分体现了新的理念,体现了数学学科的本质:
10. 课堂上学生动起来了,课堂气氛活跃起来了,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也用起来了。
11. 教学重点明确,始终围绕教学重点展开、引伸、总结,讲深学透,集中精力打歼灭战。
14. 教师能有效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学习方式。
15. 教学基本功扎实,普通话、板书、多媒体使用均佳。
16. 留意指导学生自己得出结论,教师不要把自己的意见强加给学生。
17. 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大胆放手学生,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评价。
20. 教学环节完整,有复习引入,有讲有练有板书有提问有反馈巩固,教学方法多样化,学生参与多样化,课堂生动活泼。
22. 教师的一句"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让我们一起来探究。"——促成了知识的整合,体现了多元的价值取向,促进了学生认知的整体性发展。
23. 在课堂上教师不仅解放学生的耳,还解放学生的脑、口、手。
24. 教学内容贴近生活,学有用的数学,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
27. 能有效的引导学生学会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解决自身学习、日常生活中碰到的问题。
28. 重视学生解题后的感悟和思考,思路、方法、规律、纠错的小结做得到位。
29. 课堂气氛民主平等,教师的教态亲切自然,具有较强的亲和力。
30. 不过早地出现结论,肯花时间让学生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探究时间和体验的机会。
31. 教师对学生的激励既不形式化,又具体、诚恳。对于学生出现的错误,能及时以恰当的方式指出纠正。
32. 教学是教师与学生交往互动的过程。教师能有意识地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
33. 教师能面向全体学生,激发学生的深层思考和情感投入,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独立思考,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阐明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34. 教学过程体现两性——工具性和人文性,既有知识、方法学习,也有人文情感教育,两者兼顾。
37. 课堂氛围民主,学生参与率高,能发表不同观点和想法。
38. 重视前后知识的内在联系,用类比等方法,发挥知识的正迁移效应。
39. 学生能够自学的内容,教师让学生自学;学生能够自己表达的,教师鼓励学生去表达;学生自己能做的,教师放手让学生去做。
40. 教学语言精确,富有感染力,重视鼓励性评价。
43. 问题式导学,把教学重点分成几个问题,分成几个块板,引导学生逐步解决。
46. 重视方法的传授,授之以渔,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
47. 做到重组教材,力求让学生经历探究学习的全过程。
48. 通过训练入手,先思后讲,先学后讲,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50. 教师课堂指令明确、简洁,学生课堂习惯好,训练有素,效率较高。
51. 让学生获得成功,成功是一种巨大的鼓舞力量。
52. 能站在学生的角度设计教学流程,比较接地气,效果好。
54. 教师能合理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对学生的即时评价具有发展性和激励性。
57. 探究活动的设计,通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内化形成新知,而不能简单地通过讲授教给学生
58. 教师能按照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的体系进行有序教学,完成知识、技能等基础性目标,同时还要注意学生发展性目标的实现。
59. 不要过早地提出结论,让学生有总结、归纳的时间。
61. 新的课程观认为"世界是学生的教科书",新教材具有开放性的特点。教师能善于用教材去教,能依据课程标准,因时因地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注重联系社会变革和学生的生活实际。
64. 教态自然,语言流畅,关键处注意停顿,富有启发性。
65. 以新的课改理念来指导自己的教学行为,以自己的教学行为来诠释自己的教学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