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
4. 诗人借坚贞芳香的植物表现自己"精勤修德,践行忠善长久之道":"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注:木兰去皮不死;宿莽经冬不枯。)
5. 可是没有人和自己共同赏月,只好去找同样被贬的张怀民,这里面有多少贬低的悲凉与人生的感慨呀!两人漫步中庭,又是悠闲的。自比^v^闲人^v^,则所有意味尽含其中。
9. 小长颈鹿刚出生时大约二米高 长大了高达6米或更高
10. 正面/侧面描写相结合: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1. 意思是庭院地面雪白树上栖息着鹊鸦,秋露点点无声打湿了院中桂花。
12. 破折号用法:提示、注释、总结、递进、话题转换、插说。
13. 这样的手法我突然想到杜甫的一首诗"今夜FU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明明是作者思念遥在故乡的亲人,却不直接说,反而站在妻子的角度来写她思念自己,这样写也具有强烈的震撼力。
14. 作者^v^解衣欲睡^v^的时候,^v^月色入户^v^,于是^v^欣然起行^v^,月光难得,不免让人欣喜。
16. 十五夜望月中描写中秋夜庭院的景色的句子:"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17. 月光照在庭院里像积满了清水一样澄澈透明,水中的水藻、荇菜纵横交错,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哪一个夜晚没有月光?(又有)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呢?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
18. 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
21. 表达了作者复杂微妙的心情:既有郁郁不得志的悲凉,又有赞赏自己与朋友情趣高雅的自得等。
22. 文末:点明中心(记叙文、小说);深化主题(记叙文、小说);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文、小说)
25. 第二部分(第四句)描写:运用比喻的手法描绘庭院皎洁的月光。
26. 月色入户、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27. "树栖鸦",也是从明月皎洁才得知晓,因为只有在明月皎洁的夜晚,由于月光澄激如昼,引得夜宿之鸟惊飞鸣叫,就是诗人听到乌鸦夜间惊动喧噪而得知树上有乌鸦栖息,以此烘衬中秋夜月之皎洁和中秋月夜之宁静。
28. 地白的意思是流泻的月光将地面照得雪白。用鲁迅的话来说是:白花花的月光地里。意境与李白的疑是地上霜最接近。
29. 对澄澈透明的美妙的月色作了生动形象的描绘,透露出作者在贬低中虽感慨幽微,而又随缘自适,自我排遣的特殊心境。
30. 和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有相同的意境
33. 唐·王建《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中庭地白树栖鸦",月光照射在庭院中,地上好像铺了一层霜雪。
34. 月光静静地泻在庭院中,地上好像铺上了一层微雪,聒噪了一天的`鸦鹊也逐渐消停下来,仿佛不忍惊扰这安详的夜色,悄悄地隐栖在树上。
37. 鲸鱼最大的体长可达30多米,最小也超过5米。目前,已知最大的鲸约有16万公斤重,最小的也有2000公斤
38. 记承天寺夜游的景物描写"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描写了月色之下松柏摇曳的影子。景物特点是,月光皎洁,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亦真亦幻的美妙境界。
39. 议论文的文章的结构:总分总、总分、分总;分的部分常常有并列式、递进式。
40. 描写(或抒情)方式:正面(又叫直接)、反面(又叫间接)
41. 屈原在《离骚》中,表明时不我待,要珍惜时间的句子是"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写时间更替很快的句子是"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这些句子都表明了诗人自己非常焦虑,担心时光如流水逝去,却没有机会把美好的品格和超凡的才能献给楚国。
43. 这个句子的意思是,月光照的庭院里像积满了清水一样澄澈透明
45. 月光照射在庭院中,地上好像铺了一层霜雪。萧森的树荫里,鸦鹊的聒噪声逐渐消停下来,它们终于适应了皎月的刺眼惊扰,先后进入了睡乡。"树栖鸦"这三个字,朴实、简洁、凝炼,既写了鸦鹊栖树的情状,又烘托了月夜的寂静。
47.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48. 论证方式:立论、驳论(可反驳论点、论据、论证)
49. 引号的作用:引用;强调;特定称谓;否定、讽刺、反语
51.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这两句诗的妙在:明明是作者自己的秋思,却不直接说,而用疑问的语气含蓄的说出思乡之情,这样达到感情上强烈的震撼效果,值得写作上的借鉴。
52. 课文中描写景物的句子是: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意思是月光照进庭院里,如水一般澄澈透明,水中有水藻和荇草交错相横,原来是竹子和松柏的影子。这里描写的是月光洒在竹子和松柏时的景象,写出了月光的皎洁,竹子和松柏的淡雅,其实恰恰反应了作者苏轼宁静淡泊豁达的心态。
53. 目前人类发现的恐龙是336种,世界上活的时间最长的恐龙是231岁
56. 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反复、互文、对比、借代、借喻、反语、婉曲、顶真、回环、通感等
58. 由于夜深,秋露打湿庭中桂花。这句诗让人联想到冷气袭人,桂花怡人的情景。诗人在万籁俱寂的深夜,仰望明月,凝想入神,丝丝寒意,轻轻袭来,不觉浮想联翩:那广寒宫中,清冷的露珠一定也沾湿了桂花树吧。
59. 《记承天寺夜游》是北宋著名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篇散文,选自《东坡志林》卷一,写于宋神宗元丰六年(1083年),当时,作者正因"乌台诗案"被贬谪到黄州任职。对月夜景色作了美妙描绘,真实的记录了作者当时生活的一个片段。文章表达苏轼壮志难酬的苦闷,自解、自慰、自我排遣,同时表现苏轼的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60. 运用比喻,把月光比喻成一泓清澈的积水;比喻恰当、形象,让读者深切感受到夜晚月光的明亮,联想到作者当时被流放的处境,同时也倍感清冷。
61. 萧森的树荫里,鸦鹊的聒噪声逐渐消停下来,它们终于适应了皎月的刺眼惊扰,先后进入了睡乡。诗人写中庭月色,只用"地白"二字,却给人以积水空明、澄静素洁、清冷之感,使人不由会联想起李白的名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沉浸在清美的意境之中。"综上所述,"中庭地白树栖鸦"与李白《静夜思》中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有相同的意境。
62. 表达了作者对月光的爱慕抒发了作者自解、自矜、自嘲之情。
64. 首联"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描摹中秋月色的皎洁澄激起地白",诗人望月首先从望地面的月色开始,以一"白"字点染月光皎洁,在庭院地面铺开一片如霜的洁白。
65.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我)正脱下衣服想要睡觉,(恰好看到)月光照入门里,(不由得生出夜游的兴致,于是)我高兴地起身走到户外。想到没有可以共同游乐的人,于是到承天寺去找张怀民。张怀民也还没有睡觉,(于是)我们一起在庭院中散步。月光(照在院中),如同积水洒满院落般清明澄澈,清澈透明,水中的水藻、荇菜交横错杂,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啊。哪一个夜晚没有月光,(又有)哪个地方没有松柏树呢?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不汲汲于名利而又能从容流连光景)清闲的人罢了。
66. 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记叙文、小说),埋下伏笔(记叙文、小说),设置悬念(小说),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