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若知其善,然后用之。——(唐)吴兢《贞观政要》
3、君子小人本无常,行善事则为君子,行恶事则为小人,当须自克励,使善事日闻,勿纵欲肆情,自陷刑戮。——(唐)吴兢《贞观政要》
5、举善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唐)吴兢《贞观政要》
6、世之善恶,俗之薄厚,皆在于君。——(唐)吴兢《贞观政要》
7、盖闻善必改,时有小过,引纳忠规,每听直言,喜形颜色。——(唐)吴兢《贞观政要》
8、纳嘉言,进善事,有益于百姓。——(唐)吴兢《贞观政要》
9、闻过即改,从谏如流。为善在于不疑,出令期于必信。——(唐)吴兢《贞观政要》
11、结交须择善,非识莫与心。——(唐)王梵志《结交须结善》
12、勿恃己善,不服人仁;勿矜己艺,不敬人文。——(唐)皮日休
14、为善者不云利,逐利者不见善。致远者不近利,近利者难致远。——(北宋)林逋
15、勿以人负我而隳为善之心,当其施德,第自行吾心所不忍耳,未尝责报也。纵遇险徒,止付一笑。——(北宋)林逋
16、求名莫如自修,善誉不能掩恶也。——(北宋)欧阳修
17、习见善则安于为善,习见恶则安于为恶。——(北宋)欧阳修
18、善者,一日不教,则失而入于恶,恶者,勤而教之,则可使至于善。 ——(北宋)欧阳修
19、善之本在教,教之本在师。——(北宋)李觏《广潜论》
20、教易为善,善而从正,国之所以治也;不教则易为恶,恶而得位,民之所以殃也。——(北宋)李觏《安民策》
21、知其善而守之,锦上添花;知其恶而弗为,祸转为福!——陈希夷
22、凡见人恶,只是己未尽善,若尽善,自当转易。——《王心斋语录》
23、师道立,则善人多,善人多则朝廷正而天下治矣。—— (北宋)周敦颐《通书·师第》
26、善人,国之基也。——(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
27、天下之善,一也。——(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
28、迁善则其德日新。——(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
29、善恶之间,所宜明审。——(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
30、善则称君,过则称己。——(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
31、亲仁善邻,国之宝也。——(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
32、诲人以善,恂恂不倦。——(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
33、视民如子,举善而教。——(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
34、以善道教化,为民所归。——(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
35、有功不赏,为善失其望。——(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
36、思善则生治,理之常也。——(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
37、既知耻恶,则善心将生。——(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
38、择善者而从之,美自归己。——(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
39、幼时不择善人教之,使至于为逆。——(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
40、夫帝者,为善为恶,天下莫不知。——(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
41、赏善罚恶使不至天乱,斯可谓之君矣。——(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
42、一日行善,天下归仁;终朝为恶,四海倾覆。——(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
43、知过非难,改过为难;言善非难,行善为难。——(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
44、善人同处,则日闻嘉训;恶人从游,则日生邪情。——(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
45、有功必赏,有罪必罚,则为善者日进,为恶者日止。——(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
46、知善不荐,闻恶无言,隐情惜已,自同寒蝉,此罪人也。——(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
47、闻善速于雷动,从谏急于风移,岂得陨身殿堂,死于凶竖之刃!——(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
48、积善在身,犹长日加益而人不知也;积恶在身,犹火销膏而人不见也。——(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
49、才所以为善也,故大才成大善,小才成小善;今称之有才而不能为善,是才不中器也!——(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
50、君子挟才以为善,小人挟才以为恶。挟才以为善者,善无不至矣;挟才以为恶者,恶亦无不至矣。——(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
51、夫在上为善,若云行雨施,万物受其赐;及其恶也,若天裂地震,万物所惊骇,其谁弗知,其谁弗见!——(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
52、赏妄行,则善不劝矣;不妄罚,非矜其人也,罚妄行,则恶不惩矣。赏不劝,谓之止善,罚不惩,谓之纵恶。在上者能不止下为善,不纵下为恶,则国法立矣。——(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
53、民习礼义,易与为善,难与为非。——(北宋)苏辙
54、凡人为善,不自誉而人誉之;凡人为恶,不自毁而人毁之。——(北宋)苏轼
55、人之为善,百善而不足,人之不为善,一不善而足。——(南宋)杨万里
57、积善有善报,积恶有恶报。——(南宋)《名贤集》
59、君子有善万世之心,行之自身始。——(南宋)胡宏
60、善不以名而为,功不以利而劝。——(南宋)胡宏《知言》
61、以反求诸己为要法,以言人不善为至戒。——(南宋)胡宏《知言》
62、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者,大贤之分也。达则兼善天下,穷则兼善万世者,圣人之分也。——(南宋)胡宏《知言》
65、为善不如舍恶,救过不如省非。——(南宋)李邦献
66、人之初,性本善。——(南宋)王应麟《三字经》
69、原来天理昭然,佑护善人义士。——(明)施耐庵《水浒》
70、德善日积,则福禄日臻。——(明)朱熹《近思录》
71、以善及人,而信从者众。——(明)朱熹《近思录》
72、仁者,天下之公,善之本也。——(明)朱熹《近思录》
73、故凡言善恶,皆先善而后恶。——(明)朱熹《近思录》
74、心本善,发于思虑则有善有不善。——(明)朱熹《近思录》
75、积德求师何患少,由来天地不私亲。——(唐)吕岩《答僧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