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当夏日炎炎的午后,你走进那绿阴如盖的竹间小径,立时会感到一股沁人的快意,红尘荡尽,疲劳无踪,心中是一个清凉世界。
2. 体会拟人手法在诗歌中的表达效果,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4. 他们就这样怀着美好的愿望,依依惜别。冬去春来,小鸟"又"飞回来了。重点词"又"。兑现自己对朋友的承诺。可是它看到什么情景?(树不见了,只剩下树根留在那里。)
6. 出示ppt《去年的树》小鸟伤心落泪的画面,引导幼儿猜测。
7.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结合诗句内容想象画面,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人的情感。
8. 静静的白桦林,静静地生长在北方的黑土地,庄重朴实,优雅宁静,包容着所有记忆,失落和欢喜,像我们的父母乡亲,坚守着自己的生命,坚守着一种无语的朴素的尊严。
10. 诗是强烈感情的自然流露,它源于宁静中回忆起来的情感。—[英国]华兹华斯
11. 白桦的树干挺拔耸直,枝叶疏散,叶片三角形,叶柄细柔,微风轻吹时,细枝摆动,树叶会发出索索的声响,很好听。
12. 村子里,煤油灯旁,两个好朋友相聚了,读课文的最后三段。
15. 对"信守诺言,珍惜朋友之间的情意"方面有所感染;体会人、动物、植物(环境)之间的和谐发展。
16.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表达了作者热爱春天、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思想感情。
19. 白桦四周徜徉着,姗姗来迟的朝霞,它向白雪皑皑的树枝,又抹一层银色的光华。
22. 这竹子一根根 都一般粗细,一样长短,好像同年生的姐妹,修长、挺拔而又窈窕俊美。
29. 白桦树似一位亭亭玉立的少女,象征着一种美好和温情。讴歌白桦树是俄罗斯人的思恋情结的倾吐。
31. 穿行白桦林,仿佛行走于自己的心灵之壁,静静地分享他的静谧和安详,一株株笔直洁白的树干冲上云霄,不侧不倚,挺拔而秀朗,像母亲,像卫士,庇护着林里的青草,矮木。
34. 让我们走进这个动人的故事。听情景朗读,边听边想课文给你留下什么印象或者你有哪些收获?(播放课文朗读)
35. 那小白桦林,在月光下显得更是美丽,恍惚是群穿着洁白衣裙的少女,伫立在江边欣赏这满江的渔火。
38. 近了,看得清楚了,柔嫩的枝条上已经努出了鹅黄色的嫩芽。噢,原来是一片好大的桦树林。地上的草还黄着,蹲在地上扒开草根看,已经看见青草芽在奋力的拱出地皮。
39. 课文最后一段中鸟儿唱歌时,前后两次"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它在想什么?
41. 毛茸茸的枝头,雪绣的花边潇洒,串串花穗齐绽,洁白的流苏如画。
43. 反义词是指两个意思相反的词,比如:"真"和"假","美"和"丑"。
45. 歌还是去年的歌,只是曾经欢快的节奏里已经充满了忧伤。(第二个"看")这时,鸟儿又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假如你是小鸟,你想对灯火说什么呢?
47. 自由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48. 再读课文,看看故事的哪部分是写去年的事,哪些是写今年的事?
51. 不再胆怯的小白菊,慢慢地抬起它们的头,试试寒,试试暖,然后一瓣瓣地绽透;把"一瓣瓣"改成"一瓣一瓣"好不好,为什么?
55. 小鸟和树分别时是那么难舍难分,因为他们是—好朋友!
56. 能按事情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7. 淹没。 宋 苏轼 《录进单锷吴中水利书》:"凡欲疏通,必下而上。先治下,则上之水无不流;若先治上,则水皆趋下,漫灭下道,而不可施功力,其势理然也。"
59. 学生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读准、读通、读懂。
61. 鸟儿在看什么?她是怎样看?(鸟儿睁大眼睛,盯着灯火看。)
62. 到小径中去走走吧,在天晴了的时候:赤着脚,携着手,踏着新泥,涉过溪流。
63. 请学生自愿向全班同学介绍故事内容,然后集体评议。
64. 忽然的思念,想走进白桦林,亲近它的朴实,它的宽广,或者,依偎在它的怀里,屏住呼吸,静静地凝听它如梦般及远及近的呓语,有一种渴望的心情,愈加浓烈。
65. 你们听出鸟儿和树的心情了吗?(难舍难分、依依不舍)但是我有个疑问,小鸟为什么不说"我明年春天回来",而说"我应该怎么读呢?(要坚定) 请再读一次小鸟说的话(指名读)。
66. 窗外的小白桦树,婷婷地立在如水的月光里,撒娇似的轻轻摇曳着满身绿生生的叶片,渴望着夜露的滋润。
67. 这首诗表现的"绿",是大自然的景象,更是诗人的感觉。体会为何所有的"绿"会按着节拍飘动。
68. 白桦树的白色树干上长着一些横生的孔,就像许多黑色的"眼睛",那些眼睛天真无邪。树干上,睁着一只只洞察世界的眼睛,深邃、宁静,天长日久的将世间的一切看在眼里。远远望去感觉无数的"明眸"闪动着,时刻注视着周围的一切,又好像在等待远方情人的归来。
69. 近义词指意思相近,但不完全相同的词,比如:"开心"和"高兴"、"谦虚"和"谦逊"、"满意"和"欣慰"。
71. 读通课文,品味重点词句。会入情入境地演读课文。
72. "月明的园中,藤萝的叶下,母亲的膝上",唤起了你怎样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