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3. 将欲歙之,必故张之;将欲弱之,必故强之;将欲废之,必故兴之;将欲取之,必故与之。是谓微明。
7.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8. 复兴:晚清,随着西方的冲击,儒家统治秩序受到强烈冲击,再加上道家与西方自由民主等观念多有相合之处,故道家思想再次复兴。1991年,董光壁先生首先精炼提出了当代新道家的概念,并得到陈鼓应等人热烈响应,此后有唯道论、道商、天道自由主义、自化论等新的理论出现,其中像道商这样的理论还在实际生活中得到了应用和推广。
9. 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复,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
10. 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13. 以道观之,物无贵贱;以物观之,自贵而相贱。
14.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16.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
17. 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成身退,天之道。
19. 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20.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21.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22. 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言以丧礼处之。**之众,以悲哀泣之,战胜以丧礼处之。
23.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24. 潜藏:魏晋南北朝后,虽然道家思想屡次成为大乱之后治国的急救包,也是士大夫失意之后的精神寄托,但它绝大多数只能在哲学科技等方面继续发挥作用。直到唐宋时期道家又发展至鼎盛,故学者言唐之佛教思想、宋之佛儒思想均处"伟大时期",但其间道家实力却压倒二教。到了元朝道家变为缘化状态。另外,道家思想曾和佛教结合,形成了中国式的佛教——禅宗,且道家对儒家宋明理学和阳明心学的形成,起过重要作用。
25. 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此两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恶,孰知其故?
26. 土处下,不在高,故安而不危;水下流,不争先,故疾而不迟。
27.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
30. 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31. 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
32. 兵强则灭,木强则折,革固则裂,齿坚于舌而先敝。
35. 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36. 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38. 成型:春秋末年,以老子《道德经》的问世为标志,道家思想已经完全成型。
39.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40. 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于死地,亦十有三。
41. 极而反,盛而衰,天地之道也,人之李(理)也。
42. 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可以不殆。
44. 宠辱若惊,…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
47.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51.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52. 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
53. 夫惟无知,是以不我知。知我者希,则我者贵。是以圣人被褐怀玉。
54.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
57.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59.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无为而有以为。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
61.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63. 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
64. 则灭,木强则折;革固则裂,齿坚于舌而先敝。
66. 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68. 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言以丧礼处之。杀人之众,以悲哀泣之,战胜以丧礼处之。
69. 君子不谓小善不足为也而舍之,小善积而为大善;不谓小不善为无伤也而为之,小不善积而为大不善。
70. 起源:《汉书·艺文志》曾记载,道家书籍有《黄帝四经》、《黄帝铭》、《黄帝君臣》、《杂黄帝》、《力牧》、《伊尹》、《太公》、《辛甲》、《鬻子》、《管子》等,暗示道家思想与伏羲、女娲、神农、黄帝、伊尹、许由、巢父、伊尹、姜太公、辛甲、鬻子、管子等人的治世思想有关。另外,与儒家文化起源于周文化不同,道家学者多出自宋、楚、秦、齐等国,暗示道家思想与夏朝、殷商文化密切相关。
71. 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73. 压制:汉武帝执政后,采纳董仲舒的'建议,"崇尚儒术",道家的发展暂时受到压制。
74.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75.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76.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若使民常畏死,而为奇者,吾得执而杀之,孰敢?
77. 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成身退,天之道。
78. 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
79.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80. 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
81. 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