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带着雨珠的缅桂花使我的心软软的,不是怀人,不是思乡。
3. 如果你来访我,我不在,请和我门外的花坐一会,它们很温暖,我注视它们很多很多日子了。
5. 胡同文化,作者:汪曾祺胡同文化是一种封闭的文化。住在胡同里的居民大都安土重迁,不大愿意搬家。有在一个胡同里一住住几十年的,甚至有住了几辈子的。下面是汪曾祺作品《胡同文化》简介及其赏析,欢迎阅读!
6. 人到极其无可奈何的时候,往往会生出这种比悲号更为沉痛的滑稽感。
7. 年秋,汪曾祺初中毕业考入江阴县南菁中学读高中。1939年夏,汪曾祺从上海经香港、越南到昆明,以第一志愿考入西南联大中国文学系。1950年,任北京市文联主办的《北京文艺》编辑。1961年冬,用毛笔写出了《羊舍一夕》。1963年,发表的《羊舍的夜晚》正式出版。1981年1月,《异秉》在《雨花》发表。1996年12月,在中国作家协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被推选为顾问。
8. 人间有许多事,想一想觉得很有意思。有时一个人坐着,想一想,觉得很有意思,会噗哧笑出声来。把这样的事记下来或说出来,便挺幽默。
10. 红黄蓝白黑,酸甜苦辣咸,每个人都带着一生的历史,半个月的哀乐,在街上走。
11. 请说说选文第一段加点的"顽固"一词的作用.
13. 无聊是对欲望的欲望,我的孤独认识你的孤独。
14. 我觉得全世界都是凉的,只我这里一点是热的。
15. 选文第二段中对"风""阳光""鸽哨"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16. 答:时代背景:1919年五四运动以后,在京派和海派文学争论中产生的一部具有京味十足的散文。写作背景:汪曾祺为摄影集胡同之末写的序言。
17. 有人说故事像说着自己,有人说着自己像故事。
18. 说起胡同文化,并没有很严肃地讨论一个学术问题,而是从琐碎的日常生活、风俗民情娓娓道出。北京的胡同方方正正、胡同内的四合院规规矩矩。胡同、四合院影响了北京人的生活,反过来也可以说北京人的文化造就了胡同和四合院。许多人也许会感觉到,文化这样贴近我们的生活,文化也可以这样探究。
19. 人生如梦,我投入了的却是真情,世界先爱了我,我不能不爱它。
22. 活在世上,你好像随时都在期待着,期待着有什么可以看一看的故事。
25. 胡同文化是一种封闭的文化。住在胡同里的居民大都安土重迁,不大愿意搬家。有在一个胡同里一住住几十年的,甚至有住了几辈子的。胡同里的房屋大都很旧了,"地根儿"房子就不太好,旧房檩,断砖墙。下雨天常是外面大下,屋里小下。
26. 年5月16日上午10点30分因病医治无效去世,享年77岁。
28. 一个人口味最好杂一点,耳音要好一些,能多听懂几种方言。口味单调一点,耳音差一点,也不要紧,最要紧的是对生活的兴趣要广一点。
30. 《胡同文化》是汪曾祺先生的一片文章,体裁为散文。
32. 世间万物,宣传太过,即使真的了不起,也很难使人满足。
33. 逝去的从容逝去,重来的依旧重来,在沧桑的枝叶间,择取一朵明媚,簪进岁月肌里,许它疼痛又甜蜜。
34. 都到岁数了,心里不是没有,只是像一片薄薄的云,飘过来,飘过去,下不成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