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作者写此,还只是给"悬泉瀑布"勾勒出一个背景。山静、泉飞、柏怪、水奇,静中有动,声色纷沓,山水相配,构成了一幅挺拔超脱的图画,这和"素湍绿潭,回清倒影"又大为异趣。
3. "山嶂远重叠,竹树近蒙笼。开襟濯寒水,解带临清风"(《游沈羽士馆》)
4. 三峡夏季江水的特点是:夏水襄陵,沿溯阻绝。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6. 文章写三峡春冬景色时,既描写了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的静景,也描写了悬泉瀑布,飞漱其间的动景,动静结合,相得益彰。
8. "素湍绿潭"是静景,色彩鲜明,"悬泉瀑布,飞漱其"的是动景,动静结合,相得益彰。非常美丽,表达作者对三峡山水的赞美热爱之情。
10. 竹枝词九首(其七)刘禹锡瞿塘嘈嘈十二滩,人言道路古来难。长恨民气不如水,等闲高山起波澜。
11.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郦道元《三峡》)
14. 秋景:寂静凄凉萧瑟的凄婉美(林寒涧肃),突出三峡山高水长的特点
15. 写三峡全景的句子是: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16. (三峡)中动静结合、描写春冬之静的句子:"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17. 夏水急猛,春水潺;夏水多险,春水富趣。作者认为三峡风光"良多趣味",和封建士大夫对三峡"悉以临惧相戒"的思想感情大相径庭。
18. 夏水迅猛,船只阻绝;春冬景美,良多趣味;秋天,林寒涧肃,凌清哀绝。作者用笔匠心,三峡的奇异景象,被描绘得淋漓尽致。作者写景,采用大笔点染的手法,寥寥一百五十余字,将七百里三峡万千气象尽收笔底,一幅幅风格迥异而又自然和谐的画面呈现在读者面前。
20.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江南好,风物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23. 山势峻峭巍峨的句子是: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写春冬之时山水草木秀丽的句子是: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献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25. 引导学生感悟三峡雄奇险峻、清幽秀丽的景色,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想象能力,通过合作探究的方式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壮丽山河的感情。
26. "日映青丘岛,尘起邯郸陆。江移林岸微,岩深烟岫复"(《循役朱方道路》)
28. 本文写凄异哀转的猿声的目的是:使哀愁和悲秋融为一体。
31. 描写三峡秋季景色的句子是: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33. 《秋兴》杜甫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下风云接地阴。丛菊两开另日泪,孤舟一系故宅心。寒在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35. 从全文看,第4段中引用渔者歌谣的作用是什么?
36. 总括三峡春冬美景的句子是:‘‘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37. 作者描写了春冬之时的'八种景物是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怪柏、悬泉、瀑布。
38. 等到春天和冬天的时候,就可以看见白色的急流、回旋的清波,碧绿的潭水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山峰之间有悬泉瀑布飞流冲荡。水清,树荣,山高,草盛,确实趣味无穷。
39.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苏轼)
40. 春冬,此时的三峡可用一"秀"字概括。"素湍""绿潭",两种色彩、两种情态,动静交织,对比鲜明;"怪柏""悬泉""瀑布",也是有静有动、有声有色,山水树木交汇其中,蔚为奇观。"清荣峻茂"一句话四字写三物:"清"字写水,"峻"字写山,"荣""茂"写柏树。"良多趣味",又掺入了作者的审美意趣,使得诗情画意融为一体。
41.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吴均《与朱元思书》)
42.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写春冬时三峡情景:水退潭清,风景秀丽。
44. 合写春冬的目的在于:展现风平浪静时节三峡的山光水色、清幽宜人的景物特点。
46. 文中侧面写山之高的句子是: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47. 经过长期艰苦的努力,郦道元终于完成了他的《水经注》这一名著。《水经注》共40卷(原书宋朝已佚五卷,今本仍作40卷,是经后人改编而成的),30多万字,是当时一部空前的地理学巨著。
49. 文中侧面写出夏日江流湍急的句子是: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51. 山上的柏树,托足于岩石之间,正午之时方见日光,它要曲体向阳,加之峡窄风大,自然枝干扭曲,何况年代久远,当然要变成"怪"形。在这人迹罕至、鸟兽少见的境地,"怪柏"显示着旺盛的生命力和坚强的意志,给山水之间投进了一股生命的活流,使人顿觉生意盎然。
52.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忆江南》)
53. "长枝萌紫叶,清源泛绿苔。山光浮水至,春色犯寒来"(《泛永康江》)
55. 下文即写仰视所见,由峡底写到山上。以"绝"状山,以"怪"写柏,道出了当地的自然特征。山岩陡削,高耸入云,故为"绝"。
56. 为什么不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写,而是从夏、春冬写到秋?
57. 而‘‘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则是形貌春冬山林涧水的名句。
58.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59. 本文写春冬之景,用素、绿、清、影四字突出其特点。写秋季景色,用寒、肃、凄、哀四字将景物的神韵生动地表现出来。
60. 写三峡景物一般特色的句子是: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
62. 《早发白帝城》李白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64. 白色的急流回映着清光,绿色的水潭倒映着景物的影子。这里先写俯视江中所见。"湍"是动态,"潭"为静境。以"素"饰"湍",水如白练,明净轻快,上有清光回照,白中间青,水光变幻。深水为潭,以"绿"饰"潭",益见深沉宁静。水中有影,则水平如镜,倒影入潭,更觉风光秀丽。急流上波光粼粼,深潭里景物重重,动静相杂,色彩各异,相映成趣,堪称秀丽隽逸。
65. 《巫山曲》孟郊巴江上峡重复重,阳台碧峭十二峰。荆王猎时蓬暮雨,夜卧高丘梦神女。轻红流烟湿艳姿,行云飞去明星稀。目极魂断望不见,猿啼三声泪滴衣。
66. 学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理解文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