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
2. 双关:言在此而意在彼,使表情达意更含蓄,更有趣
3. 引用名言:A增强说服力 B丰富文章内容 C引起读者兴趣 D表明XX观点
4. 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在小说中):A渲染烘托气氛、形象、心情 B推动(或衬托)情节发展 C象征意义 D交代背景(时间、地点等)
5. 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
6. 手法类:揭示手法 结合诗句分析(怎样用) 思想感情 作用效果(对读者、意境、中心等的效果)
7. 象征:A言在此而意在彼,内涵丰富 B富有哲理,给人以启迪
9. 第一人称:A亲切自然 B自由直接 C真实生动
10. 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散文),埋下伏笔(记叙类文章),设置悬念(小说,但上海不会考),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
12. 设问:A提醒注意,引起思考 B突出内容,变化波澜 C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D增强说服力和表达效果
13. 第二人称:A呼告抒情,动人亲切 B便于感情交流 C充满气势,态度鲜明 D自由灵活
14. 多方面对比的作用:A通过多方面的对比,层层深入 B使主旨的内涵更加丰富 C内容表现更加集中
16. 起兴:A渲染气氛,定下感情基调 B统摄全诗,引出故事 C激发读者想象 D化实为虚,形象生动
17. 倒叙:A设置悬念,增加兴趣 B读起来波澜起伏
18. 过渡段:A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有时只开启下文) B引发议论,揭示主旨 C衬托作用 D渲染、烘托气氛 E使文章避繁就简、不蔓不枝、条分缕析。
19. 修辞句:明确修辞的作用,用自己比较通俗的语言复述句子的意思。
20. 例题解析:(1)、请结合文章,说说结尾句中的"更好"指的是什么。
21. "老师" 在4岁女儿手背画图案,女儿很得意,爸爸却立刻报警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22. 间接抒情:A表达含蓄,含而不露 B韵味悠长(不着一字,尽得风流)
24. 词语的比喻义是指用一个词的本义比喻另一事物而产生的新的比较固定的意义。
25. 肖像描写:以形传神,更好地展现人物的外貌及内心世界
26. 文章的线索①以人或人的某种感情为线索②以中心事件为线索。③以活动为线索。④以实物为线索。
27. 词语的引申义是指由词的本义演变而产生的后起义。
29. 解题方法和思路:(一)对词语意义的考查重点是词语的引申义、比喻义和指代义。
32. 反复:A写景抒情感染力强 B承上启下,层次清晰 C多次强调,给人以深刻印象
34. 长句:A容量大,气势盛 B能细致严密地说明事物 C表达复杂丰富的感情
35. 比喻:化平淡为生动、化抽象为具体、化深奥为浅显、化冗长为简洁
36. 引用:A具有文学味 B丰富文章内涵 C引起读者兴趣 D表明XX观点
37. 词语的表达作用:形象性 感情性 精确性 结构性
42. 景物描写角度:A空间变化(远近高低)、时间变化B动静C视、听、嗅觉D虚实E正、侧面F色彩、形状、声音。
43. 表颜色的词:A表现心情 B增加描写的色彩感和画面感 C渲染气氛
44. 鉴赏类:写了什么 怎样写的(技巧 语言风格 字句特色) 表达效果(感情)
45. 语言特色的类型包括:清新淡雅、平淡自然、明快浅显、辞藻华丽、委婉含蓄、简洁洗练、沉郁顿挫、浑厚雄壮、多用口语、明白如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