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山海经》:是中国志怪古籍,大体是战国中后期到汉代初中期的楚国或巴蜀人所作。《山海经》全书现存18篇,藏山经5篇、海外经4篇、海内经5篇、大荒经4篇。保存了包括夸父逐日、女娲补天、精卫填海、大禹治水等不少脍炙人口的远古神话传说和寓言故事。
2.《诗经》:基本信息:收录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诗歌共305篇,约编成于春秋中叶。别称:"诗"、"诗三百"。代表作:《蒹葭》、《关雎》、《氓》。内容:风(160)、雅(105)、颂(40)。手法:赋、比、兴。地位:①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②现实主义诗风的源头。艺术特色:四言为主,常用重章叠句,多用比兴,讲究韵律和节奏。
3.《楚辞》:基本信息:战国后期产生于长江流域一带楚国(楚地)的一种新兴的诗体。《楚辞》由屈原等作家的作品选辑而成的文集。代表作:《离骚》、《九歌》。特点:有浓厚的地方色彩。地位:为我国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浪漫主义诗风的源头。
4.《论语》:是一部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语录体散文。作者: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特点:语言简洁,富有格言色彩。地位:儒家经典
5.《孟子》:基本信息:完成于战国中期。是一部记录孟子思想、言论的儒家经典著作。作者:孟子及其弟子。内容:由《梁惠王》、《公孙丑》、《滕文公》、《离娄》、《万章》、《告子》、《尽心》七篇组成,各分上下,共7篇14卷。主张:"性善论"、"仁政"、"德治"。地位:与《大学》、《中庸》、《论语》合称"四书",并成为"十三经"之一。
6.《道德经》:道家学派代表性著作。作者老子。今通行本分上、下二编八十一章。《道经》三十七章,《德经》四十四章。语言朴素流畅,多用排比韵语,音调谐婉,便于记诵,具有深刻的哲理性与系统的思辨性,对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深远的影响。
7.《国语》:基本信息:别称《春秋外传》或《左氏外传》。代表作:《邵公谏厉王弭谤》、《史伯对桓公问》。内容:分周、鲁、齐、晋、郑、楚、吴、越八国,记西周中期至春秋战国之交,前后约五百年的事件及言论。特点:①分国排列;②长于记言。地位:中国最早的一部国别体著作。
8.《左氏春秋》:基本信息:约成书于战国初期,别名《春秋左氏传》、《左氏春秋》。相传为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记载自鲁隐公元年至鲁悼公十四年间春秋霸主递嬗的历史。特点:历史材料丰富,战争场面记叙生动。地位:①我国最早的编年体史书;②儒家经典之一,"春秋三传"之一。
9.《史记》:基本信息:西汉司马迁所著,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代表作:《李将军列传》、《管晏列传》。内容:记载黄帝时代至汉武帝时代元狩年间的历史。包括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十表八书。地位:①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②与《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
10.《资治通鉴》:由北宋司马光主编的一部多卷本编年体史书,主要以时间为纲,事件为目。是中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与司马迁的《史记》并列为中国史学的不朽巨著,所谓"史学两司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