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学课本里,我们曾经无数次地背诵奥斯特洛夫斯基的名言:"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回首往事,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卑鄙庸俗而羞愧;临终之际,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解放人类而斗争。"那少不更事的年龄,繁重的课业,使我们对这段名言只能有些模糊的概念。少年时太多的憧憬和幻想水远留在泛黄的日记本中,而对五彩缤纷的社会我们常茫然不知所措。
近日,一口气读完黄树南的中译本《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岁月轮回,我忽然发觉我们现在的生活跟保尔最先工作过的车站食堂的堂馆们的生活也有相似之处。这些年来,我们努力建设自己的国家,丰富我们的物质生活。但是,物质上的丰富并没有使我们得到相应的满足。回顾走过的岁月,我们发现,我们中有些人除了应付必要的日常工作外,人多数时间都被用来追求个人享乐。新闻媒体虽然时常有对见义勇为者进行表彰和重奖的报道,但同时我们也看到还有一些见死不救者。几十年来,人们的思想确实已大为解放,但仍存在贪污腐败等社会丑恶现象。有些人在将自己的住房装饰得富丽堂皇时,其精神家园却一片荒芜。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的作者在书中塑造了一个光辉的青年形象,并且借保尔之口,说出了那段震撼人心灵的名言。保尔从一个向神甫面包里撒烟末的叛逆者成长为一个真正的布尔什维克战士。他是在被波兰白军残杀的几位家乡的战友墓前,发出这段生与死的惊世之语的。保尔的一生是战斗的一生,正像他自己所说的,"这一生过得还不怎么坏,……最主要的一点是,在火热的斗争年代,他没有睡大觉,在夺取政权的激烈搏斗中,他找到了自己的岗位,在革命的红旗下,也有他的几滴鲜血……,"保尔把自己的一切都毫不保留地献给了布尔什维克,年仅24岁时,就双腿瘫痪,双目失明,鼓励他生活下来的勇气就是重新回到战斗的行列。
他后来拿起笔找到了一条新的道路。保尔的精神生活是丰富的,他一生中唯一感到孤独的一次是党实现新经济政策时他沦为工人反对派,但是他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后马上纠正,正像他自己所说的那样,"离开了党,我们没法生存下去。"在身体良好的情况下,保尔所有精力和时间都用来战斗和学习。保尔的生活跟我们今天的生活人不一样,这是因为时代不同了,但为什么我们现在在精神上与保尔相去甚远昵?这也仅仅是由于时代的原因造成的吗?
50年代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火热年代,在那时,有许多年轻人将保尔的名言记入笔记本,挂在床头,贴在墙上,当做人生的座右铭,保尔精神鼓舞了整整一代人。
现在,我们的国家已经发生举世瞩目的变化,我们的物质生活也更加富裕。那么,新时代还需要保尔精神吗?回答是肯定的。市场经济的基本原理是"看不见的手"调节市场资源的优化配置,该学说认为,在每个人追求个人私利的过程中,市场体系的运行必然给所有人都带来利益,就像有一只善意的看不见的手指导着这个总的过程。
市场经济本身在经济意义上的缺陷还需要政府行为来修正,市场经济也只能作为社会建设的基础之一,我们还需要构筑社会的其他基础,特别是精神基础,我们在建设物质文明的同时还需要建设精神文明。在享受物质生活的同时,我们还需要有一种奉献的精神,这样的社会才更吻合人类几千年历史的道德情怀。精神生活不可废,它不仅是我们贫穷、处于逆境时的支柱,更是我们在生活富足时防止颓废的最后一道壁垒,这正是保尔精神的实质。
精神家园的建设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我们不仅需要保尔这样的楷模和社会时尚的鼓励,更需要经常与自己作斗争。在某个岗位上,我们是为了自己的利益斤斤计较,忙于争名利呢,还是远离是非中心,默默奉献自己的才智?我们是"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还是"马无夜草不肥,’’!在穷凶极恶的歹徒面前,我们是挺身而出还是退避三舍?有些抉择可以改变我们的生活,甚至改变我们的一生。假若我们现在做出了错误的选择,若干年后,当我们重读保尔的名言时,恐怕就只有悔恨了。
作为跨世纪的一代青年,当我们努力建设物质文明时,更要把保尔精神与我们现在面临的实际有机结合起来,努力建设我们的精神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