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全面理解题目的字面意义。对题目的内容、语法、要求以及规定的体裁、人称等,进行多方面推敲、揣摩,确保全面掌握试题的信息。
其次,确定题目的表意重心。要对题目进行语法结构分析,词句式命题作文,题目结构不同,其表意重心也不同。
题目是偏正结构的,其表意重心往往在"偏"的部分,如《诗意地生活》,重心应在"诗意"上。题目是联合结构的,题目的重心在词与词或短语与短语之间的关系上,如《一步与一生》《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重心应该在运用辩证思维揭示前后两个词、短语之间的辩证关系上。题目是主谓结构或动宾结构的,表意重心往往在谓语动词上,如《时间在流逝》《必须跨过这道坎》,重心分别在"流逝"和"跨过"上。题目是独词的,其表意重心就在该词的本质内涵上,或在其引申义、比喻义和象征义上,例如《早》(要求写议论文或记叙文),如果取其本义"早晨,太阳出来的时候",则可以写成记叙文;如果取其引申义"在先、靠前"等,则适合写成议论文,论述"赶早"对于人生定位、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在抓住表意重心后,还要进一步根据题目分析和联想,把写作的范围、中心、体裁、写法、字数等一一确定下来,才算完成审题任务。半命题作文,重心就在所填写的内容上。例如《这也是一种___________》,因为要求"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除诗歌外),因而可以填写的内容范畴非常广泛,如"爱""恨""情""仇""境界""人生""财富"等等。
第三,对题目进行改造分解。有些题目,或涉及范围过大,或所暗示的态度模糊,或过于抽象。这种情况下就有必要对题目进行改造、分解或补充,使抽象的变得具体化,模糊的变得清晰些,使之虚实互补、大小兼顾。做到"大"题"小"做、"抽象"题"具体"做。写作要打"深井",不宜挖"池塘",角度小,便于深入开掘,容易突出中心,收短小精悍之效。例如《难题》,可化大为小、化虚为实,分解为以下几个指向:一个人的难题,一个家庭的难题,一个政党的难题,一个国家的难题。如果要写成记叙文,则可以选取上述中的一个指向立意;如果写成议论文,既可以选择上述一个指向,也可以综合几个指向进行立意。
第四,运用辩证思维辨明题目寓意。对题目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看其中究竟有哪些含意,可以有哪些不同理解,如表层意义与深层意义,隐含意义与言外之意等。要避免只注意一般性而忽视其特殊性,例如《我想握住你的手》,"握手"只是一种交际行为方式,而其背后的原因才是更加主要的,即"我"因为什么"想握住你的手"。这是文章立意的关键所在;又如《必须跨过这道坎》,"坎"应该取其比喻义,指学习中、工作中或生活中的障碍、难关;再如《不要轻易说"不"》,"不"是一种对待事物的态度,立意时可以强调一种责任担当意识,也可以强调一种勇往直前不服输精神,还可以是"勿以善小而不为"的修己境界等等。近年来全国高考作文题如"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忘记与铭记""一步与一生"等,审题时都需要运用辩证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