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 1. 本试卷分为第 I 卷和第 II 卷,第 I 卷为选择题,共33 道题,占75 分;第I I 卷为非选择题,共 6 道题,占 75 分。全卷满分为 150 分,考试时间为 120 分钟。2. 第 I 卷的答案填在第 II 卷的答题卡内,第 II 卷在答卷上作答。考生在答第 II 卷前,考生必须将自己的班级、姓名、学号填写在密封线内。
一、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每小题2分,共48分。
1、从2002年起,每年11月份的第三个星期四被定为"世界哲学日"。"哲学日"最主要的目的是要唤醒人的自由意志,来对自己的生活进行审视。"不管你处在什么处境,如果你保持着一种思考哲学总是的状态,那么人类尊严的大部分就被保持了。"哲学日发起人如是说,哲学就是要触动每个人的精神内存,让人认识自己,回到自己的精神家园并守护自己的精神家园。对上述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哲学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B、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C、有了哲学,生活就快乐了 D、哲学可以帮助我们形成正确的思维方法
如果把实际情况比作"地形",理论就是"地图"。当实际情况发生很大变化的时候,我们不要期望按照"地图"来修正"地形",而只能根据"地形"来矫正"地图"。据此回答2-4题。
A.事物的联系具有多样性 B.意识的形式具有差异性
C.意识的内容具有客观性 D.意识的主体具有独立性
A.前者是现象,后者是本质 B.前者是客观的,后者是主观的
C.前者是有规律的,后者是无序的 D.前者是自然现象,后者是社会现象
5、《韩非子》上记述了一个"郑人买履"的故事。那位郑人"宁可相信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从哲学上看
19世纪欧洲工人运动的发展需要一个科学理论的指导,从1845-T开始,马克思.恩格斯在深入工人运动的基础上,进行了大量的创作活动,先后撰写了《关于费尔巴哈的纲领》.《德意志意识形态》和《共产党宣言》等光辉著作。据此回答6-7题
c、第一次实现了唯物辩证法的自然观与唯物辩证法的历史观的有机统一
A、哲学都可以成为这一时代社会变革的先导,推动时代的步伐,指导社会的变革
8、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这里的"客观实在"是
A、世界上万事万物的总和 B、自然界中客观事物的共同属性
9.在现实生活中并没有龙,但是在人们的头脑中却有龙的形象.龙的观念。对此解释错误的是
A. 龙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以特殊形式的反映 B. 意识可以凭借人们的主观想象而产生
C. 能动地反映外部世界是意识重要特点 D. 意识可以对现实材料进行加工创造出新形象
2006年3月4日,胡锦涛同志在看望出席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的委员时提出,要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回答10-11题。
10.胡锦涛同志针对当前社会生活中存在的一些不健康、不文明的现象,提出要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这体现的原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