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汉语中,无论是韵文还是散文,都有不少结构上对仗的语句,比如对偶句、排比句、互文句和对文句等。从形式来看,这些语句往往字数相同(或大体相同),结构相同(或大体相同);从结构来看,处在相应位置上的词语具有一一对应关系,其语法功能基本一致,词义相同或相近、相对或相反,语意上常常相互呼应或补充。把握结构上的对仗特点,运用训诂学的理论来解词释句,不仅能豁然开朗,精准无误,而且如行云流水,毫无滞涩。试以《屈原列传》和《报任安书》为例予以解说。
[析] "博"与"强"相对,都为形容词,其中"博"可以释为"广博、渊博";"闻"与"志"相对,当为名词,分别释为"学识、见闻"和"记忆力"。这是由两个偏正短语组成的并列式结构,根据原句结构特点,可以直译为"(他)有广博的学识,很强的记忆力",但文言文的翻译力求表达简洁明了,因此可以调整为"(他)学识广博,记忆力强"。
例2. 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
[析] "正"与"直"相对,为形容词,"道"与"行"相对,为名词,可以译为"道德端正、品行正直"。"竭"与"尽"、"忠"与"智"分别对应,语意上互相补充,是互文句,可以译为"竭尽忠心和智慧"。
[析] "小"与"大"、"迩"与"远"分别对应,语意相反,构成对文。
例4. 其存君兴国,而欲反覆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
[析] "存"与"兴"相对,动词;"君"与"国"相对,名词。这是两个动宾短语构成的并列结构,可以释为"思念国君,振兴楚国"。
例5. 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
[析] "兵"与"地"、"挫"与"削"分别对应,两个主谓短语构成并列结构,译为"军队遭挫败,国土被削割"。
[析] "怀"与"握"相对,动词,分别释为"怀藏"和"手握";"瑾"与"瑜"相对,名词,都是美玉,比喻美德。这是两个动宾短语构成的并列结构,语意上互相补充,构成互文,直译为"怀藏、手握着美玉"。在此语境中,使用的是比喻义,应译为"保持美玉一样的高洁美德"。现在,常用它来比喻人具有纯洁高尚的品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