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之学也,入乎耳,着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端而言,蝡而动,一可以为法则。小人之学也,入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间,则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学也,以为禽犊。故不问而告谓之傲,问一而告二谓之囋。傲、非也,囋、非也;君子如向矣。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兰槐之根是为芷,其渐之滫,君子不近,庶人不服。其质非不美也,所渐者然也。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辟而近中正也。
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
4.对下列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5.对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两个"然"字相同,两个"而"字不同 B.两个"然"字相同,两个"而"字也相同
C.两个"然"字不同,两个"鲜"字相同 D.两个"而"字不同,两个"鲜"字也不同
6.对"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的含义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喻人本性无善无恶,惟在教育与学习,论证学习与教育的重要性。
D.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同义,强调学习环境与内容的重要。
7.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学也,以为禽犊。
(3)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辟而近中正也。
1.D(广泛地学习) 2.B(定语后置的标志/助词,的) 3.略
4. A 5.A 6.D 4 .⑴古代的人求学是为了自己,现在的人求学是为了他人。君子学习,是为了使自己的言行举止完美。小人学习,是为了拿学来的东西去讨好别人。⑵这并不是因为它的本质不美好,而是因为被脏水浸泡的结果。⑶因此,君子定居时一定要选择好的地方,外出一定要同有知识才能的人交往,用这种方法防止邪恶的东西污染接近了正直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