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对大学学习生活的不适应。大学和高中是完全不同的阶段,其中对学生的学习生活要求也不一样,如果我老是按着高中里的思维模式来过大学生活,肯定要遇到很多困难。大学里的学习更多倡导的是自学,以个人为中心,以学习为目的,以自习室和图书馆为根据地的自学模式。明显,这跟高中时候老师做好计划,同学按部就班跟着学习的学习模式有很大区别。而且从本质上讲,这两者的区别更大的体现在我作为学生,在学习面前扮演的角色。前者,我是一个主动者,对学习有很积极的情绪,在学习的过程中,遇到困难也会有很大的热情来解决。
学习对我来讲,就是一件乐事,一件很具意义的事,也能更大程度的调动我学习的兴趣。而后者,我则充当着被动者的角色。内心的深处是不愿接受学习,或者是不愿主动去接受学习的。那时的我需要有个类似老师的人在旁边督促我学习。带着这样的心境,在严厉的看管下,或许会有个好成绩,但一旦失去看管,后果就很遭。而大一的生活,就是高中到大学的过渡阶段,我带着高中的学习习惯,失去了高中时的看管,便放松了学习。这也是这次挂科的主要原因。
2、没有集中精力在学习上,课余生活的无序影响了学习。上大一的时候,在忙碌的学习之余,我经常抽时间去校外做兼职。我本打算利用做兼职的机会,可以丰富自己的社会经验,锻炼自己的与人交际交流的能力。那时候,我认为,做兼职能够及早的接触社会,认识社会,开阔自己的眼界,同时也能为自己以后的工作学习打下基础。可是现在看来,这个想法太过幼稚了。兼职在适当的时候可以做,也的确可以锻炼自己,但不能以牺牲学习为代价。我现在明白了,作为学生,目前的阶段,学习永远都是第一位的。大学不同于其他任何学习阶段,因为只有在大学里我们才能学习那些自己喜欢的东西,学习那些真正有实用价值的东西。大学里,我们有良好的环境,有难得机会,这一切,我们都浪费不起。
3、自己的性格比较内向,在学习和生活方面很少和同学交流。学习的时候,遇到什么不会的问题,总是碍于情面,不能及时找同学交流解决。于是一学期下来,问题越积越多,最后影响了考试成绩。关于这点,我也认真想过,学习虽然是一个人的事,但学习的过程不能只局限于自己。我不可能什么都会,也不可能什么都记下,别的同学也是一样,这并没什么。把不会的东西提出来,大家在一起想办法,在这个互动的过程,我们解决的就不仅仅是问题本身了。交流的过程实际上也就是一个认识提高的过程,通过多个同学的交流和分析,我们也会渐渐培养成从多个角度看问题想问题的习惯。
这种学习方式,比自己一个人学习要有效得多,也容易的多。还有,在生活方面,一个人不与他人经常交流,也很容易养成孤僻的性格。在没有朋友的情况下,人遇见困难总是很悲观,处理问题也经常走极端。而带着消极悲观的情绪的生活,就更是会出现不顺心的事。这是一个恶性循环,对自己一点好处都没有。通过这次检讨,我也认识到了,并且开始重视这个问题。
4、考试前夕家里出现的问题,给我也带来了些影响。快该考试的时候,家里打来电话,说出事了,要我赶紧回去一趟。当时就请了一个星期的假,虽然很快就处理完回来了,但这件事一直在我心里记着。以至于最后一段时间的学习和复习,我一直没能安下心。到了最后考试的关头,我还总想着快快回家。虽然这件事,不能作为我挂科的借口,但的确给我当时的情绪带来很大的影响。
这学期,我一定会调整自己的情绪,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中去。我一会要把上学期耽误的课想办法补回来,我想证明给自己看,我的事情,我能做好,而且一定能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