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能吃苦的心理准备。自己出身于豫北地区的农村,属于太行山区,对农村的生活很熟悉,尽管对于农村的工作尚未接触过,但是奠定了基础。同时自己过来平谷之前,和村书记的几次通话,书记也多次提到要能吃苦。一开始应聘上之后,曾经有过动摇,有过思想的不稳定,但是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最终来到平谷,不是盲目的,而是一种深思熟虑之后的择决。三年的助理生活,农村工作的锻炼,我相信会是自己今后学习工作中的宝贵财富。
其次,充足的知识准备。回忆在母校即中国农业大学的生活,犹如昨日,置身中国农业的最高学府,这里不仅仅有最优秀的老师,而且农业类书籍,包括科技、政策、法律等等的,也是浩如烟海,也许正是母校这种氛围,或者说优良的传统,使得我对于农村,对于农村工作,有了浓厚的兴趣。应聘为村助理之后,自己在知识层面上,主要做了以下几点的准备工作:一是认真学习及深刻体会党和国家的农村政策、法规;二是及时补充新知识,了解掌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任务;三是思考自己的专业,"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与农村工作的结合点。就像有同学所说的那样,在中国农业的最高学府经过四年的培训学习,我们的信息类专业也是具有中国农业大学特色的。
再次,完善的物质准备。来到平谷之前,也像去其他单位工作的同学一样,自己憧憬着未来的生活,宿舍会是什么样的?和领导的相处会不会顺利和谐?自己手边还缺少哪些东西?等等,列出了购买清单,换洗的衣物,日用品等。在准备的诸多东西之中,最重要的莫过于书籍的准备工作了,公文写作,网页制作,演讲与口才,等等。这些书籍事后证明,在自己的日常工作中,如同及时雨。自己如饥似渴的阅读书籍,为自己补充了充分的养分,使得自己的各方面工作可以更快的上手。
最后,信息资源的准备。20 世纪是信息技术高发展的世纪,步入新世纪之后,信息技术任在高速的发展,信息类专业出身的自己,可能对此有着更多的关注。为此,包括在内的人际资源的准备,尤其学校的老师和同学,老师的谆谆教导,同学的深情祝福。困了,累了,工作迷茫了,找人聊聊,豁然开朗,一切原来这么简单哦。雨过天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