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天》是知名作家余华所著,它在豆瓣的评分小于7,在余华的作品中显得微小。它的封面是一个人,没有鼻子眼睛,一身晶莹剔透,他一个人坐在黑暗中,在他的身后是模糊的人影,人影周围泛起点点星光。我被这样的封面吸引,初见时只觉得好看,当我读完全书,再看封面,只剩满腔的心酸。
人民政府,是"人民的政府"而不是"政府的人民",是时时刻刻为人民着想,而不是时时刻刻为表面的光鲜亮丽着想!是扶危济困,是尽职尽责,但书中的人民政府,因为市长去世而封街,导致在浓雾中车流量过大而连环车祸;因为是政府官员而吃着霸王餐;因为是政府,所以可以暴力地拆了别人的家,让一个只有10岁的小女孩乖乖地坐在废墟上等着她永远也回不来的爸妈!因为是政府,所以可以胡乱地拿别人的骨灰充当李月珍的骨灰,好让她只能身处死无葬身之地,永世不得安息!书中的政府令我悲愤,令我心寒,但这诸多的情绪只能淹没在饭店老板的叹息中,女孩的垂眸里,李月珍的哭泣中。
一件事,一个人做就好了,一群人做就不重要了,一句话,讲一遍就够了,讲多了就没人在乎了。就像民国时的中国,一个人被砍头了,众人会害怕,会伤心,但很多人都被砍头了,也就麻木了;就像《祝福》中阿毛的死,讲一遍,众人会同情,会怜悯,但讲多了,也就这么一回事了;就像《第七天》里鼠妹的死,世界上多的是不想活的人,所以网友们在鼠妹要自杀的QQ空间里给她出谋划策,给她选自杀地址,选自杀方式。
世间怎会如此冷漠,那些给她出谋划策的网友们难道没有心吗?我不禁想,世间真的如此冷漠吗?
书中的主人公杨飞来到了第四天,他回忆起了他的父亲,叫杨金彪。杨金彪是个扳道工,在火车轨道上捡到了杨飞,他此时也就21岁,正值青春之际,怎么看,杨飞在他的人生中都是一个累赘。但他并不这么觉得,他觉得杨飞是他的儿子,是全天下最聪明的孩子。为了儿子,他学会了缝制衣物,学会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把脏布兜洗了,为了儿子,他此生不娶,他给了儿子人世间最好的摇篮,给了他的一生。他们没有血缘关系,却因为一个"善"字让他们产生了瓜葛,产生了情,点亮星光,温暖着人间。
最后的最后,孤独的,悲惨的,不公的,都来到了这里——死无葬身之地。这里有夜莺般的歌声,树叶会向你招手,石头会向你微笑,河流会向你问好,这里有一家团聚,有没有血缘关系的爸爸妈妈,有下棋的对手,有人间所有的温暖。
世间并不是冷漠无情,他总是伴着点点星光,就像夜晚总有月亮,能把荒诞的世界照亮,能让无助的人们温暖。
我又看到了封面晶莹剔透的人和迷糊的影子,我知道了,那是两个世界——现实世界和死无葬身之地。
他们在现实世界中里绝望的逝去,在死无葬身之地中快乐地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