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在书中划出并在括号中注明,课堂回答)
1、了解:①直接选举的含义和利弊是什么?( P);
理解:选举方式的选择要符合国情,必须与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相适应。
结合书P17的探究框题,思考并回答:建国初期的人大代表选举和目前实行的人大代表选举有何不同之处?选择选举方式受到哪些因素制约?
1、等额选举当选者已事先"内定",不如差额选举民主。( )
3、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区,采取何种选举方式有所差别。( )
6、等额选举可以充分考虑当选者结构的合理性。( )
8、现阶段,在我国人大代表的选举中,进行直接选举人大代表的范围是:县及县级以下。( )
1、我国当前的选举方式
及县级以下人大代表的选举;城市的居民委员会选举;农村的村民委员会……
在
选民只能通过选出代表来表达意愿,不能直接表达自己的意愿。(每个选民不能直接投票选举自己心目中最值得信赖的当家人)
①县以上的各级人大代表;②乡及乡以上各级政府的领导人员。
为选民行使选举权提供了选择的余地,在被选举人之间也形成了相应的竞争
可能影响当选者结构的合理性;如果竞争不加以规范,容易导致 、
1、选举方式有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等额选举和差额选举之分,对此认识错误的是
A.各有优点,也都存在一定局限性 B.都受一定的社会因素影响
D.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的差别在于是否由选民直接投票选举被选举人
2、根据宪法和选举法的规定,全国人大代表和省级、设区的市级人大代表由间接选举产生,即
人大代表由下一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我国现在对全国和省级、设区的市级人大代表之所
A.是由我国民主的发展程度决定的B.是由我国的国家性质和民主性质决定的
C.是由社会主义民主的特点决定的D.是由我国目前经济政治文化诸方面具体情况决定的
第一单元 公民的这种生活 第二课、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 (导学案)答案
结合书P17的探究框题,思考并回答:建国初期的人大代表选举和目前实行的人大代表选举有何不同之处?选择选举方式受到哪些因素制约?
答:(1)直接选举的范围扩大了,乡镇人大代表的直接选举扩大到县级人大代表的直接选举;
(2)选举方式的主要依据:采取什么样的选举方式,在不同时期、不同的地区,要根据社会经济制度、物质生活条件、选民文化水平具体条件来确定。-----注:即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选民的文化水平、公民的满足素养和政治参与能力等都会影响选举方式的选择。
选举方式的选择必须体现国家性质,并与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状况相适应。
根据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面对人口众多、幅员辽阔、发展很不平衡的状况,我国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采用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相结合的选举方式。
1953年12月,我国进行首次普选,采用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相结合的选举方式。其中乡镇人大代表实行直接选举,各级人大代表的选举实行等额选举。
1979年,我国扩大了直接选举人大代表的范围,规定实行差额选举。
2003年,人大代表进行换届选举,采用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相结合的选举方式,其中,县乡人大代表实行直接选举,各级人大代表实行差额选举。
讨论:我国选举发生哪些变化?选举方式受到哪些因素制约?
答:(1)从态度上讲:公民应积极参加选举,认真行使这一权利,不断增强公民意识和主人翁意识,增强公民的参与感和责任感。
(2)从能力上讲:要不断提高公民的政治参与能力(政治素质、文化素质、议政能力)。公民行使选举权应出于公心,以人民利益为重,要了解候选人的品德和能力表现,在理性思考、判断的基础上,审慎投票。
结论:公民只有不断地提高参与民主选举的素养(态度和能力),才能选出代表人民利益和意志的人,才能更好地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
(变化题)公民作为选民,为什么必须珍惜自己的民主选举权利?(答案:书中正文三段)
1、等额选举当选者已事先"内定",不如差额选举民主。( × )
3、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区,采取何种选举方式有所差别。( √ )
6、等额选举可以充分考虑当选者结构的合理性。( √ )
7、选举方式选择的主要依据是物质生活条件。( × )
8、现阶段,在我国人大代表的选举中,进行直接选举人大代表的范围是:县及县级以下。(√ )
1、我国当前的选举方式
县及县级以下人大代表的选举;城市的居民委员会选举;农村的村民委员会……
选民只能通过选出代表来表达意愿,不能直接表达自己的意愿。(每个选民不能直接投票选举自己心目中最值得信赖的当家人)
①县以上的各级人大代表;②乡及乡以上各级政府的领导人员。
为选民行使选举权提供了选择的余地,在被选举人之间也形成了相应的竞争
可能影响当选者结构的合理性;如果竞争不加以规范,容易导致虚假宣传、金钱交易等情况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