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机迅速下降,二千A一千五B一千……五百米C巍峨的山影从机旁掠过,好危险哪!
学生已开始几乎异口同声地回答:"顿号!",但见老师迟迟不点头,便又交头接耳议论起来。
最后师生共同得出结论:AB两处能否填入顿号呢?从表面上看,词语间似乎是并列关系,应使用顿号。但仔细考察语境,飞机是一边飞一边降,前后应是承接关系,所以不能使用顿号,应该使用逗号。C处只能使用逗号,不能使用省略号,否则飞机岂不撞山了?
"练习2"给的例句是:"行啊!"他停了一会儿说□"不过我还要征求一下别人的意见。"
粗一看,考查点似乎是在避免冒号的误用上,方框处似乎该用逗号,我让大家举手表态,结果一开始就两军对垒,紧接着又三国鼎立,最后四方会谈。在热闹的争论中,我引导大家注意语境提示,大家细一看,前后语言并非同一个说话过程,中间还"停了一会儿",所以恰恰该用冒号而不能误用逗号。这样的训练,意义已经超出了标点符号学习本身的意义,而是一通百通,让学生掌握了一种解题思路。
第三个法宝:运用对比,使学生掌握运用标点的"差之毫厘,失之千里"。
我经常给学生设计一组在标点符号的运用上看似相近实则相远的句子,让学生填写标点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