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
以今年高考的北京卷为例,在小作文题目的设置中,就将考试大纲中要求阅读的文化名著相关内容作为切入点,既考学生的阅读面,又考学生对比阅读、情境转化、语言运用的能力。
一不要一心只读课本书。课本只是一个例子,老师在课堂上引导大家对某一种文体某一种类型的文章,进行品读鉴赏,目的是要让同学们学会举一反三,用课本中的阅读体验去迁移到课本以外的更多作品。读了鲁迅的《祝福》,不妨也读读鲁迅的《伤逝》。读了郁达夫的《故都的秋》,不妨也读读梁实秋、老舍写北京的散文。
二不要一头只扎习题海。语文学习需要厚重的阅读积累,这是要用时间来酝酿的。建议大家不要一开始就把高考天天练拿来作为自己语文学习的全部内容。考试技巧固然重要,知道高考题长什么样子,是必须的。但要进行有审美意义的阅读,要从根基深处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
三不要一味只占课堂处。语文课堂是一个大范畴,不要仅仅在语文课堂上才学习语文。生活中的语文无处不在,要从课堂走出来,从戏剧、电影、音乐等其他艺术形式,找到学习语文的契机。比如看了《战狼2》,可以用简短语言写下评论或者感受,听了某一首打动人心的歌曲,也可以用文字表达自己的感动。从生活某个细节得到了触动,也可以记录下点滴心路。
一要多广泛地阅读。高一是打基础的阶段,与高中其他年级相比,高一的语文课程相对来说没有这么艰深。所以,建议大家广泛地阅读,可以根据自己的阅读体会,找出阅读优势与阅读短板,有计划和意识地进行阅读积累。比如自己之前经常读的是小说,那么可以适当地读一些散文诗歌。又如自己之前总是读文学作品,不妨也可以找找哲学、社会学的一些书籍来看。尽可能地在"面"上让自己丰富起来。
阅读是需要门槛的。首先从阅读面上来说,门槛就是眼界。行过了多少路,看过了多少风景,读过了多少书,这些才是决定一个人真正人文素养的基石。
二要深刻地思考。阅读也是一件体力活,因为烧脑。如果只是囫囵吞枣地往脑子里,塞进许多故事情节,名人名言,这也称不上是阅读。阅读的"点"是非常重要的。这个点,就是看你是否能够在某些地方琢磨到与众不同的感悟。而这些感悟能否成为你的能力与素养?大多数人在阅读的初级阶段,就已经被淘汰了。那是因为很多书,初读的时候,我们会读不懂,需要你硬着头皮走过这难捱的荒滩。一边读,一边思考,一边多问为什么,一边通过其他方式补充自己的阅读收获。就像登山一样,别人都放弃的时候,只有你不断往上走,最后可能只有你一个人走上了无限风光的险峰。所以,我常常说,不要只被情节、名声、热闹吸引,真正沉下心来品味语言,与大师交流。经典就是经典,不会因为你不去读它,它就会褪色。而浮躁就是浮躁,它是经不起时光检验的。
三要持久地练笔。读写从来不分家。读完书之后,哪怕只有几句话的感悟,不要犹豫,马上写下来。生活中碰到某一个同学们热议的话题,你有什么想法?也可以用最凝练的话记录下来。文学桂军里的一位著名作家田耳老师,他说他对语言的琢磨,就是"不放过"。白天看到一个场景,就一定要完成"语言的转化",哪怕要辗转反侧到深夜,也要把这句憋在心里的话说出来。表达完成了,他才能安心入睡。凡是语文素养高的人,他对语言的敏锐度一定是极高的。语言敏锐度怎么来?要靠写。语言如果长期不用,只是在平时月考考试的时候救场式地用一用,谈何敏锐度?连基本的准确、流畅都做不到,更不要说优美、深刻、意蕴了。
1.周国平作品(周国平散文集、岁月与性情、妞妞——一个父亲札记、安静、守望的距离、人与永恒、各自的朝圣路、善良丰富高贵、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周国平演讲集等)
3.余秋雨作品(或《文明的碎片》《文化苦旅》《山居笔记》等)
5.鲁迅作品(小说、杂文等)、茅盾作品(小说、散文)
6.巴金作品(如《随想录》)、冰心散文、朱自清散文、沈从文小说、孙犁小说与散文等
7.贾平凹散文、冯骥才散文、毕淑敏散文、张炜散文、铁凝散文
11.有关研究鲁迅的作品(孔庆东的《正说鲁迅》、郝永波《鲁迅素描》等)
13.易中天《中国智慧》《品三国》,鲍鹏山《风流去》《讲水浒》
14.现当代小说:《平凡的世界》《家》《铁木前传》《围城》
16.散文选本(时文选粹、智慧背囊、感受大家、《青年文摘》选本、《读者》选本)
17.画家范曾散文(范曾演讲集等)、画家吴冠中散文;非常道
25.国学诵读(《诗经》《离骚》《国语》《左传》等)
26.中国名著:《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家》、《子夜》等
29.泰戈尔诗集(飞鸟集、新月集、园丁集、吉檀迦利)、外国诗集等
32.世界名著:简爱、巴黎圣母院、约翰 ·克里斯多夫、红与黑、复活、堂·吉诃德、生命不能承受之轻、飘、忏悔录等
33.雨果、托尔斯泰、莫泊桑、契诃夫、欧·亨利、卡夫卡的作品
34.《歌德谈话录》、普希金、雪莱、拜伦等诗人的诗集
36.当代时尚书,如韩寒、郭敬明等新锐作品;《郎朗传》等。
37.语文学习方法指导书:《语文,丰富的表情》《我是语文》《诗解语文》等
40.《文化苦旅》《中华文化四十七堂课:从北大到台大》(余秋雨)
43.《历史深处的忧虑》《我也有一个梦想》(林达)
45.《私人阅读史1978—2008》(胡洪侠 张清/主编)
47.《科学的旅程》《清代宫廷社会史》《后村的女人们》《隐蔽的光景》《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天生与人生生殖与克隆》《重返1976》、《我们台湾这些年》《镜中爹》《玫瑰之吻—花的博物学》《中国地下社会》《认识商业》《我与父辈》《音乐闲话》《敬重与惜别—致日本》《目送》
48.孙隆基《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了解中国文化之源流,洞察社会历史之根基,是一部让你读之感慨万端的大书。(可配套阅读,李泽厚《论语今读》、李零《丧家狗》、钱穆《孔子传》、南怀瑾《论语别裁》、《老子他说》)
49.黄仁宇《万历十五年》,"大历史观"下观照一个历史节点,以深刻而生动的笔法,写出别具一格的历史。此书对中国大陆诸多学人有深刻影响,不可不看。(可配套阅读,黄仁宇《大历史不会萎缩》、黄仁宇《现代中国的历程》、张鸣《辛亥:摇晃的中国》)
50.杨显惠《夹边沟纪事》与《定西孤儿院纪事》,被誉为中国的《古拉格群岛》,读此二书,倘不痛心落泪者,必是铁石心肠。(可配套阅读,索尔仁尼琴《古拉格群岛》、张中晓《无梦楼随笔》、韦君宜《思痛录》赵越胜《燃灯者》高尔泰《寻找家园》)
51.王小波《沉默的大多数》(可配套阅读,韩松落《为了报仇看电影》、韩寒《青春》、王开岭《精神明亮的人》、苏小和《我们怎样阅读中国》与《我的自由选择——原来经济学像诗歌一样美》他所有关于经济学的表述,都紧紧地与人有关,与时代有关)
52.龙应台《目送》与《亲爱的安德烈》,这两本书有对生命的礼赞与追问,有作为母亲的困惑与行动,是很好的公民常识读本,一定要与子女共读。(可配套阅读,龙应台《孩子你慢慢来》,韩仁均《儿子韩寒》)
53.苇岸《最后的浪漫主义者》,干净的文字,深邃的思考,植根于大地的思想,令人赞叹的力量。《大地上事情》尤其美!(可配套阅读,徐晓《半生为人》、谢泳《杂书过眼录》《逝去的年代》《血色闻一多》)
54.资中筠《资中筠自选集》,这是资中筠先生第一次具有总结性的全面性作品的结集出版,展示了一代知识人的底色。"她举重若轻的文字,引导着我们对几乎所有重要问题的基本方向"(崔卫平)。(可配套阅读,陈乐民《欧洲文明十五讲》、陈衡哲《西洋史》、陈之藩《陈之藩作品系列》(四册)、林达《近距离看美国》系列(四册)、林达《扫起落叶好过冬》、刘瑜《民主的细节》)
55.奥威尔《一九八四》与《动物农场》,天才之作,村上春树与韩寒均以作品向他致敬。多一个人读奥威尔,就是多一份对自由和幸福的捍卫。(可配套阅读,费尔曼《德国,一群老鼠的通话》、梭罗《瓦尔登湖》、崔卫平翻译哈维尔《哈维尔文集》、哈耶克《通往奴役之路》、波普《开放社会及其敌人》、古斯塔夫·勒庞《乌合之众》、刀尔登《七日谈》)
56.江勇振《舍我其谁:胡适(第一部)》材料翔实,考辨精审,诠解通达,文字平易,堪称胡适研究史上的扛鼎之作。(可配套阅读,唐德刚《胡适杂忆》、胡适《四十自述》、唐德刚《胡适口述自传》、罗尔纲《师门五年记》、邵建《20世纪的两个知识分子:胡适与鲁迅》、《瞧,这人:日记、书信、年谱中的胡适(1891-1927)》胡适《胡适的声音》周明之《胡适与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的选择》余英时《重寻胡适历程》)
57.陈之藩的散文,这是一套四本的小册子合集。陈之藩是理工科的教授,教的是电机工程,却热爱文学,写得一手极为漂亮的散文。陈是真正的通才,想当然的认定理科老师不会写文章是多么可笑的偏见。(配套阅读,何兆武《上学记》)
58.何伟(彼得海勒斯)《寻路中国》这本书柴静写过书评,如果你还没读,赶紧读!海勒斯的成名作《江城》内地版已经上市,值得拥有。这两本书可以让你更好地认识中国、反省自己的生活。(可配套阅读:派克《少有人走的路》、爱丽诺·库珀,刘维汉《格蕾丝:一个美国女人在中国》、金安平《合肥四姊妹》费慰梅《中国建筑之魂——一个外国学者眼中的梁思成林徽因夫妇》)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但愿各位新高一同学能够在未来的高中三年,志存高远,站在更高的格局与视野来对待高中语文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