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刑法》第65条规定:"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分子,刑罚执行完毕或赦免以后,在五年以内再犯应当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之罪的,是累犯。 "可见,条件是前罪被执行完毕或赦免,但本案中,前罪并未被执行,所以应选D。
解析: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的立法解释,村民委员会成员利用在协助乡、镇人民政府执行行政管理工作时的职务便利非法占有公共财物数额较大的以贪污罪定罪处罚。
解析:根据刑法第141条的规定生产`、销售假药,足以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才能构成生产、销售假药罪,而本案中张某的行为并没有对人体造成严重危害,因此根据刑法第149条的规定张某应构成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
解析:本案首先是定性问题。根据最高法院的解释,在互联网上把国家的秘密情报发送给境外的机构、组织、人员的电子信箱的直接定为境外的机构、组织、人员窃取、刺探、收买、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情报罪,因此不定非法泄露国家秘密罪,因为为境外的机构、组织、人员窃取、刺探、收买、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情报罪本身就包含有泄露的内容。本案也不应定为非法获取国家秘密罪,因为为境外的机构、组织、人员窃取、刺探、收买、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情报罪本身包含有窃取行为,行为人是既窃取又提供可以包含在该罪内,只要定一罪即可,不需数罪并罚。
解析:正当防卫与紧急避险的区别在于危险的来源不同,紧急避险的危险来源于自然界的侵袭、动物的侵袭和人的不法侵害,正当防卫针对的仅仅是人的不法侵害。甲逃避不法侵害时,被见义勇为的人拦截,如果甲清楚地认识到这个人是无辜的,心里知道该人上当受骗了,使其脱不了身,行为人在当时的情况下并不想伤害他,但是如果不伤害他行为人自己就要受伤害,于是行为人刺了该人一刀,然后跑掉。行为人主观上不是恶意的不法侵害,而是因为他人的阻拦,自己处于危险的状态中,所以行为人不得已刺了他一刀,因此适用紧急避险制度比较合适。在本案中行为人给丙造成的是轻伤,没有超过法律要求的"必要限度",属于紧急避险。
解析:本题涉及刑法的适用范围。我国采用混合原则;A项错误在于还包括除外情况如外交豁免;B项无除外情况;D项将犯罪结果地和发生地择一原则误认为是普遍管辖原则。
解析:本题涉及正当防卫。赵某遇抢劫罪可以实行无过当防卫,即造成孙某死亡都不追究刑事责任;但本案中孙某昏迷,丧失犯罪能力而赵某将其杀死为事后防卫,是故意杀人。
解析:贪污与挪用的区别,要点是"平账"还是"挂账"。另挪用"拆东墙、补西墙"的,数额不重复计算。
解析:冒充军人招摇撞骗罪和招摇撞骗罪属法条竞合,属于特别规定。
10.答案:D
解析:本案中甲某并没有盗窃的故意故构不成盗窃罪。而拒不执行法院判决裁定罪是指对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有能力执行而不执并且情节严重的行为,本案甲的行为侵犯的客体为司法机关的正常活动客观方面表现为对司法机关已查封、扣押、冻结的财产,隐藏、转移、变卖等情节严重的行为故D为合适选项。
解析:是诬告陷害罪和妨害作证罪的想象竞合犯,从一重罪处断。
解析:抢劫罪的法益既包括所有权,也包括合法的占有和债权,非法占有目的的内容是指,是指排除权利人、将他人的财物作为自己的所有物,并遵从财物的用法进行利用、处分的意思。
解析:拐卖儿童罪属于行为犯,所以一旦控制被拐儿童,犯罪既遂,从时间上讲已经没有中止的余地。从原因上讲,甲某因为找不到买主才将被拐儿童放回,属于意志以外的原因,也不能成立中止。丙某不知情,所以不构成犯罪。
解析:甲某不符合受贿罪的主体身份,故成立公司企业人员受贿罪。另外,甲某有侵犯商业秘密的行为,但是,缺乏"造成严重损失"的后果,故不构成侵犯商业秘密罪。
解析:要点是合同诈骗罪与非法经营罪的区别。钱某有一定的履约行为,尚未到达显示非法占有他人财物意图的程度,故难以确认构成合同诈骗罪。但是,钱某没有从事保险的 资质,从事保险业务,可以认定为保险诈骗罪。另外,也涉及保险诈骗与其他诈骗罪的区别。要点是保险诈骗的主体限于投保人、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
钱某不具有不法占有为目的,因此,BCD都不能选,另外,保险诈骗的主体限于投保人、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
解析:B 和 C属于重大责任事故罪和危险物品肇事罪的法条竞合,需适用特别规定。过失爆炸罪通常属于"生活"型过失,并且犯罪人通常是本人的过失行为直接造成"爆炸"的人。
解析:重大劳动安全事故罪,是指工厂、矿山、林场、建筑企业或者其他企业,事业单位的劳动安全设施不符合国家规定,经有关部门或者单位职工提出后,对事故隐患仍不采取措施,因而发生重大伤亡事故或者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的行为。
解析:被假释的犯罪分子,在假释考验期内犯新罪,应当撤销假释,依照先减后并的原则进行数罪并罚。
19. 答案:D
解析:这里考查特殊犯罪主体的问题。D项是偷税罪,需要负有纳税义务的人才能构成,因而是特殊犯罪主体。其他三个都不是,因为行为人的行为与其身份没有任何关系。
解析:此题容易将B与D相混.如果马某的醉酒不是康某造成的,则康某的行为构成盗窃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