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岩精神与长征精神、井冈山精神等同为伟大的革命精神,都是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反帝反封建的历史革命中所诞生的文化产物,激励和鼓舞了无数中华儿女。
本文以《红岩》这本书为基础,结合书中的实例,来分析其所表现的的革命精神特点、历史价值和地位以及红岩精神在现代社会的继承与发展。
《红岩》是杨益言和罗广斌在前期所著,他们同为革命地下党,在解放前被国民党特务关押在重庆渣滓洞。
在一次白公馆特务空虚的情况下,他们和18名同志一起趁机逃脱了敌人的监禁,亲身经历了光明和黑暗的搏斗,并且作为幸存者在1959年写作了革命回忆录《在烈火中勇生》。
《红岩》就是他们在此书的基础上进一步搜集整理先烈们的斗争事迹,加以集中、提炼,进行艺术再创造,用三年的时间,呕心沥血的写出了《红岩》这部气势恢宏的革命小说。
《红岩》侧重描写的是1948-1949年解放战争的尾声,在新中国正式成立前,重庆因为国民党的反动统治而变得异常压抑和黑暗,所有人都在等待着共产党的胜利,等待着革命曙光的照耀。
但就在这期间里,国民党反动派对革命地下党进行了疯狂的打击报复,许多革命战士被送进了恐怖的国民党监狱当中。
书中真实再现了共产党人为了推翻国民党的黑暗统治,拯救人民,同国民党那些特务、奸细、叛徒不屈不挠的斗争经历。
在描写革命斗争的同时,《红岩》也塑造了许多家喻户晓的英雄形象,例如许云峰、江姐、华子良还有可爱的小萝卜头等,着重展现了他们面对穷凶恶极的敌人时如何用强大的革命精神信念、超凡脱俗的意志力,用崇高的理想战胜一般的人类情感,跨越平凡人无法越过的障碍,比如巨大情感冲击和生理承受能力。
在书中有这样几个经典场面:
在江姐怀着兴奋和幸福的心情来到四川,准备与丈夫会面,结果眼前的景象却是丈夫的头颅被高高的挂在城墙上。但是就算面对着这样残酷和强烈的打击,她因为身上肩负着党的重任,所处的环境也并非安全可靠,为了保护组织,竟硬生生地抑制住了“奔腾的心潮”,强行忍住巨大的悲痛和泪水,不露声色的与地下同志会见,请求立刻投身于工作之中。
许云峰同志在甫志高突然叛变的危险时刻,他为了掩护市委原,自己毅然决然的挺身而出,直面前方的黑暗与危险。在被捕后宁愿忍受非人的折磨也要想方设法的误导敌人,保护组织,为同志们争取时间。甚至在敌人严加看守、暗无天日的地牢中用自己的手指头,在坚硬的石壁墙上为监狱里的同志硬生生地挖出来了一条越狱地道。即使在这样的状态下,他也从未想过独自从地牢中溜走,而是一直坚守在了那里,为更多的战士争取了活下来的机会。
还有为了蒙骗敌人,完成党组织布置的秘密任务,在被国民党逮捕后忍辱负重,不惜装疯卖傻十年的华菱山根据地党委书记华子良同志。也正是他,在监狱斗争最紧急的时刻发挥了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他将越狱计划顺利的传送到了监狱外的党组织,取得了里应外合的机会,增加了地下党同志的胜算。
就连年仅八岁的“小萝卜头”,也勇敢的充当监狱里的“小情报员”,跑来跑去的替革命战士们完成一些秘密工作,从来没有过退缩。他们这种牺牲小我、顾全大局的精神可以说是越过了人类自私的天性,这就是当时的地下党革命战士所具备的高贵的品格和勇敢的精神。
红岩精神无疑是永垂不朽的,这些人民英雄为了祖国的解放大业,为了人民的利益献出了自己的鲜血与生命。
要知道在那个年代,英雄们面对的可是潮湿腐臭的渣滓洞、白公馆、让人近乎窒息的地牢,在极度缺水的情况下咽下去的是发馊的残羹冷饭,拖着遍体鳞伤的躯体接受着新的严刑毒打,然而他们却能坚持到底,毫不动摇。
反射到当下社会,在这个商品经济飞速发展,改革开放日益深入的时代,我们的祖国安定繁荣,人民的物质生活非常的充裕幸福,就像《红岩》结尾所描写的那样:“晨星闪闪,迎接黎明。林间,群鸟争鸣,天将破晓。东方的地平线上,渐渐透出一派红光,闪烁在碧绿的嘉陵江,湛蓝的天空,万里无云,绚丽的朝霞,放射出万道光芒。”
我们好不容易迎来了充满希望的新生活。但在这个本该光明的新时代下,理应形成思想与经济齐发展的崭新局面,然而幸福的日子和安逸的生活容易让人忘记黑暗的过去,忘记充满着鲜血与泪水的历史,这就导致出现了个人利益至上的社会风气,产生了金钱对人的影响越来越大的社会现象。甚至形成了“向钱看”这种畸形病态的社会价值观。
这种不良思想形态造成的后果就是个人道德感和社会责任感日益稀薄,享乐主义盛行。
哪怕在最纯洁的党的内部,也出现了一些与传统革命精神背道而驰的“逆行者”,他们没有经受起党的考验和人民的信任,违背了自己的初心和理想,钱权交易屡禁不止,一心谋私,痴迷奢华的享受,严重违反了党风党纪,极大破坏了人民幸福感,影响政府公信力。
所以我们非常需要红岩精神这种高尚无私的革命精神的回归,这样的革命精神就像一面鲜红而光荣的旗帜,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有为青年,用它来重塑当下的这些不良价值观念和歪风邪气是最合适不过的选择。
诗人臧克家曾经写过这样的一句话:“有的人死了,但他还活着。”红色经典中的革命精神是作为一种社会进步的典范而亘古流传的,虽然上一个英雄的时代已经远去,但如今,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也涌现了任长霞、焦裕禄等一大批新时代的人民英雄,这也说明了革命精神的永恒性。
而且这种革命英雄主义不仅,包括打倒敌人,在现代社会,它也包含了要在工作中不怕苦不怕累,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发扬“螺丝钉”精神,自觉抵制金钱的诱惑,不为名利所动的革命气节。
同时也包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勤劳勇敢、团结统一、爱好和平、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还要学会将工作与学习结合起来,才能与时俱进的发挥革命精神的价值。
那么在当代,如何更好的传播和弘扬以红岩精神为代表的革命精神也是一个非常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首先由《红岩》改编成的话剧在全国多家剧院进行了盛大巡演,并且场场火爆,座无虚席。
这就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发展和宣传思路,那就是我们始终要贴合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对标各个年龄段人民的需求,以此为基础来进行规划和思考。
比如可以把“红岩精神”与“互联网+”结合起来,利用时下正热的大数据传播手段,打造新颖的红岩文化表达形式,为红岩文化增添活力,才能吸引更多年轻网民来关注红岩文化。
还可以把《红岩》的改编手段变的更加年轻化,例如改编成动漫形式或者摘取其中最富有表现性和启发意义的小故事,把他们搬运到微信公众号上,坚持每天推送等。
这些新型的传播平台如果利用得当,完全可以引发大规模的关于红岩精神的讨论和追忆,迅速拉近人们和革命精神的距离,让人们觉得英雄不再高高在上,不近人情不接地气。
从而转变对待革命精神的态度,由被动接受变为愿意主动去学习了解,形成良好的革命文化氛围和环境。
总之,以红岩精神为代表的革命精神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时代意义,加上创新的传播手段,更能使革命精神在新的历史背景下焕发青春与活力。
红岩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它巨大而深远的影响早就是社会所公认的了。
近年来,在建设文化中国的道路上,国家进一步明确肯定了红岩精神的历史定位,提到红岩精神是“新世纪继续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强大精神动力”,全力号召全党全社会学习红岩精神。
这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艰苦的革命战斗中团结全国人民而形成的特色与风格明显的中国革命精神,是永垂不朽的民族精神丰碑,值得我们终身铭记与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