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提升幼儿园教师培训的质量,就需要建立尊重幼儿园教师主体性的适宜培训模式[4]。从培训迁移理论出发,结合农村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的真实情境,建构凸显农村幼儿园教师为主体的培训体系,能够真正帮助提升其培训成果转化的有效性。
(一)调整培训动机,激发专业成长的内驱力培训动机指教师参训的预期期待值,是农村幼儿园参加培训的基础。农村幼儿园教师保教任务重、学习机会和资源少、职业认同感较低,因此,对他们的培训动机的驱动显得尤为重要。农村幼儿园教师参加培训主要目的是更新专业知识,提升专业能力,以便更好地开展日常保教工作,同时促进自身逐步成长为"专家型"教师。因此,对农村幼儿园教师的培训首先要增强其参训的意愿,提高其对培训促进专业成长的认识,明白培训的价值和意义。应制定良好的激励机制鼓励教师支持农村幼儿园教育事业,合理增加农村幼儿园师资数量,减轻保教压力,才有可能唤醒他们的成长自觉,激发培训动机。此外,培训的动员干预对参训动机有直接影响,当前的教师培训存在参训学员与培训组织院校联系紧密,但与地方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联系脱节的情况,而实际上,地方教育行政部门或教研机构对参训学员的管理效力较大。为提升参训教师的培训自主性,每次参训前,地方教育行政部门或教研机构中学员遴选和管理的负责人应加强参训教师的现场动员、训前干预,积极引导学员的培训动机,激发学员参训的意愿和激情。
(二)建立三者融通需求调研体系,优化教师培训的内容培训需求调研是设计培训内容的前提和依据。农村幼儿园教师长期任教于乡镇、乡村地区,其工作特点和个人特征均有特殊性,因此,对农村幼儿园教师的培训应关注其真实培训需求和实践困惑,做到培训内容切合教育实践和专业成长需要。在制定培训方案阶段,培训院校应结合培训主题对参训对象进行在线需求调研,了解培训困惑,搜集培训内容、培训者需求。同时,为防止农村幼儿园教师对自身专业成长需求和定位不清,应对地方教育行政部门的相关负责人进行一对一的沟通,以便更直观针对性地了解参训对象需求。在明晰需求,确定培训课程主题后,培训院校还需与授课教师密切沟通,即时传达课程主题讲授要求,也对授课教师的课程需求作出反馈,发挥参训学员与培训专家间的沟通桥梁作用,切实保障培训专家的培训内容符合学员的真实培训需求,保证培训内容能在实践情境中有效运用,更有利于培训迁移的发生。
(三)提倡经验参与式培训,提高培训过程的实效性根据培训迁移理论,当培训情境与实际工作情境越相似,越有利于培训近迁移的产生,培训实效性越好。经验参与式培训立足于实践,重视教师的教学体验,有利于教师引发主动学习,同时可以结合培训专家的指导,提升培训效果。除讲座、研讨交流、工作坊等集中培训外,培训院校应加强产教融合,建立产学研一体化体系,与一线幼儿园或实践基地建立密切合作。针对实践性强的培训内容,采取下园观摩或影子研修的培训形式。调查发现,94%的农村幼儿园教师认为"下园观摩或实操"更符合其工作需要。在设计下园观摩或影子研修时,应介入幼儿园或实践基地对培训教学设计的安排,促进参训教师教学实践的科学性性和灵活性。此外,积极运用"互联网+"技术,采取线上线下结合的混合式培训形式,加强参训教师集中培训后在真实教学一线的实践研修。当教师将培训所学运用于新的工作情境中,有利于培训远迁移的产生,能够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培训效果,从长远看,能够达到更优的培训效果。因此,在地面集中研修完,采取返岗研修结合在线指导交流的培训形式,让农村幼儿园教师回到工作岗位,结合培训任务边实践边研修,将集中培训所学内容和原理运用于真实的工作情境。在参训教师返岗研修期间,培训教师阶段性组织在线集中指导与研讨交流,交流实践心得,解决农村幼儿园教师实践过程的新问题新困惑,促进培训所学在实践中的有效运用,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和素养。
(四)完善配套设施,加强培训所学的实践运用农村幼儿园硬件设施设备较为匮乏和落后,在客观上也限制了农村幼儿园教师培训成果转化的效果。首先,幼儿园应加强建设和完善有利于农村幼儿园教师培训成果转化的设施设备,为教师的培训迁移提供良好的硬件条件。对于参训教师运用培训学习成果优化教育实践的行为,幼儿园应高度支持,采购和添置配套设备,同时,要保障流畅的网速和完备的网络设备,支持培训成果的运用和推广。其次,上级主管部门应重视农村幼儿园硬件设备的完善,在财政预算编制时考虑农村幼儿园的相关需求。当前,政府对农村幼儿园师资培训的经费投入和支持力度相对较大,但除此之外,也应在规划培训经费的同时,考虑有利于提升培训实效的硬件设施的匹配,划拨相应经费预算,地方幼儿园可以结合实际需求购买。
(五)建设规范制度,构建合作交流的迁移氛围合理规范的制度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组织文化氛围,同事之间的凝聚力、学习共同体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工作氛围,二者的结合能够形成有效的培训迁移氛围。幼儿园作为教师培训成果转化的实践场,应对培训成果转化起直接推动作用。幼儿园要加强组织文化建设,建立系统规范的培训成果转化激励机制,建立健全考核奖励制度。教师考核评价考虑教师参训的情况、培训成果转化的正负绩效考核制度,建立长效追踪和考核机制。通过调研显示,50%的农村幼儿园教师希望采取与平时表现结合的培训考核方式,因此,可以重点考查培训后教师在平时教育实践中运用培训所学的能力和效果。通过规范的制度,提升教师对培训的重视,也鼓励更多的教师将培训内容运用于教育实践。此外,培训院校在培训结束一段时间内,应组织培训回访或线上、线下培训交流活动、学习沙龙、研讨会等,建立培训学习共同体,引发园所间、区域间互相学习、相互促进,优化培训学习的氛围,引导教师之间形成互相学习、共同进步的和谐关系,营造培训迁移的良好氛围。农村幼儿园教师培训成果转化的最终目的是为让培训达到最大的个人效益和组织效益。本文通过分析培训迁移的因素理论,探究农村幼儿园教师培训成果转化的问题及对策,从迁移动机、迁移设计、迁移氛围三个层面深入探讨有效提升农村幼儿园教师培训成果转化的具体措施,有利于提高政府师资培训投入产出效益,提升培训院校的培训效果,促进学前教育均衡发展。
参考文献:
[1]王丽娟,李兰芳,党爱娣.当前农村幼儿园教师培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学前教育研究,2017(10).
[2]WexleyKR,LathamGP.DevelopingandTrainingHumanResourcesinOrganizations[M].NewYork:HarperCollins,1991:256.
[3]高丽,王世军,潘煜.培训迁移:影响因素及其与组织承诺的关系研究[J].管理评论,2014,26(2).
[4]蔡迎旗,海鹰.自主学习: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的现实之需[J].学前教育研究,20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