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重视程度不等财务BP实施需要企业管理层的高度重视,以强有力的组织支持其各项工作的实施,但当前财务BP模式在中国企业中正处于发展和探索阶段,财务BP在不同企业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异。
2.内生动力不够财务BP实施需要激发员工的内在动力,促使财务人员主动进取,自我完善提升,拓展知识储备,但目前企业财务人员仍然存在变革的思想阻力,传统财务人员不能适应技术进步、岗位职责和管理模式等一系列环境变化,甚至对转型工作产生抵触情绪。
3.职责定位不清财务BP随着大中型、集团型企业的财务转型而产生,如果企业对转型的关键点和切入点把握不准确,转型就会偏离方向,财务BP职责和权力界限也处于边实践、边摸索的阶段,财务BP和业务人员存在职责重叠与职责边界不清晰的状况。
4.业财融合不深由于固有的历史偏见,业务人员认为财务只是"账房先生",通常将财务BP视为财务部门派出的监督代表,对财务BP处处设防,甚至觉得财务BP的干预甚至阻碍了正常业务的开展,而财务BP则认为业务人员没有财务意识,只追求销量而不注重财务风险和效益,双方缺乏信任,无法形成合力[2]。
5.量化指标不明财务BP的主要职责是提供专业财务支持,辅助业务部门进行经营决策,完成既定目标,从这个角度来看,财务应相对独立。但在很多企业中财务BP的定位也是决策主体,此时财务BP和业务部门的工作目标一致,他们为实现既定目标,可能存在影响数据真实性的道德风险与法律风险,但现阶段还没有可准确评价其行为的量化指标。
6.人才储备不足企业财务BP主要是由传统财务核算人员转型而来,他们没有经过系统训练,对业务缺乏深入了解,不熟悉业务流程、市场环境,分析预判能力不足。同时,财务BP需要具备较强的沟通能力、分析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而目前综合能力较强的财务BP人才比较匮乏。
7.信息支撑度不高因数据口径和系统接口不一致,业务与财务数据不匹配,"信息孤岛"现象出现,而财务BP由于缺少信息系统的支持,将大量的精力用于处理繁杂的基础数据整理与归纳工作,财务管理分析效率较低,分析的深度和广度不够,对于决策参考价值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