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财务管理的内部控制程度不高。内部控制对于企业而言是十分重要的存在,它可以帮助企业进行较好的决策。然而在企业的实际经营过程中,内部控制工作经常会被忽略,财务管理更无缘参与到内部控制之中。虽然在新会计制度实施下,财务管理模式有一些改变,但是仍不能满足目前企业工作的需要。企业为了满足经营发展需要,制定出了一套切实可行的内部控制方法,但是却空有架子,而没有实际使用。财务管理工作几乎不能碰触到内部控制,很多情况下都被拒之门外,不允许参与到内部控制的环境中。其实内部控制与财务管理相互联系,两者互相配合,将会为企业发展带来较大的收益。企业管理者经常不重视企业各项工作的配合,导致内部控制与财务管理不能共同发挥作用。
2.财务管理的教育机制不合理。财务管理人才的培养较为广泛,但是却出现了人才缺乏的情况。其实很多高校都开展了财务管理专业的学习,但是学生并不能深入了解财务管理的内容。很大一部分学生在学习财务管理知识过程中不够深入,对于一些实际应用及具有一定专业性的问题搞不明白。还有一部分学生拥有基本的财务管理知识,却不能在工作中应用起来,因为这些学生发现工作中实际需要的知识和书本上的理论相差甚远。既然大量的资金投入到了高校培养财务管理人才中,就应该多为企业输送合格的人才。财务管理学生在校期间,学校不重视实践经验的培养,使很大一部分学生缺乏实践能力,在实际工作中表现吃力。这也导致了很多企业在招聘过程中对财务管理专业的应届毕业生总是考虑颇多,对其专业知识储备以及实践能力有很大顾虑。高校要转变教育观念,尤其是在新会计制度的实施下,着重于对财务管理人才的应用。因此,高校要加大人才的培养力度,帮助财务管理人员拥有基本的专业技能,且具备较为丰富的实践经验,将理论与实践进行有效结合,以便于可以适应新会计制度的变化发展,为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
3.企业财务管理人员水平不够。财务管理是企业的灵魂所在,所以财务管理对于企业的发展十分重要。很多财务人员并不是专业人才,他们大多数半路出家,没有接受过专业化的学习。会计证书的门槛一直较低,曾一度出现考证热潮,无数人涌入会计行业,这无疑给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带来极大的影响。有证书不代表会做财务工作,然而企业在招聘中往往信奉证书至上,将一些非专业的财务人员聘用到企业。既然已经发生了这种情况,企业应该想办法解决财务管理工作人员素质低下的现象。如果一味地放任自流,对企业的发展将会起到阻碍的作用。企业要重视日常培训工作的重要性,在培训中逐步提高财务人员的素质。市场竞争日新月异,对财务管理的要求越来越高,企业要重视财务管理模式的改进,通过多样化的培训课程来帮助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综合水平得到提高。财务管理工作人员能力提升,有利于企业的发展,将会为企业营造更广阔的发展天地。总之,企业要发展,人才是关键,企业的财务管理人才更是重中之重,专业水平高才能适应企业的高速发展。
4.风险防范意识较为薄弱。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将会遇到很多的危机,只有渡过一次又一次的危机,才能逐渐成长起来,变成一个强大的企业。然而很多企业都容易忽视财务管理,这也相当于在忽略可能面临的风险问题。财务管理并不只是对企业的资金做统计,同时可以利用一些财务数据进行宏观分析,确定企业目前存在的问题,以及可能会发生的一些风险,起到为企业预警的作用。作为企业管理者如果只看到利益,而不管财务分析的数据,认为是无关紧要的事情,也许会加剧企业走向破产的边缘。很多企业都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仍然不重视风险的防范意识,导致企业面临危机。许多企业的领导者都盲目认为企业不会遇到危机,对财务分析的风险不予理会,将企业置于风险之中。在实践中,确实有企业不顾风险,仍然闯出了一片天地,可是在市场竞争较为激烈的情况下,企业求稳才能在竞争中不断取胜。因此,企业在新会计制度实施下,还是应该对财务风险进行一定的把控,防止因为财务风险而出现失败,影响企业取得长远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