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是中华五千年文明所凝聚的文化精髓,彰显着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人文情怀与价值追求。作为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古诗词有助于增加学生的文化知识储备,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随着双减政策的落地,对我国目前传统的教育模式提出了新的挑战,双减政策关键在于"减",一减学生作业负担,二减校外培训负担。这一政策的出台,引起社会广泛的争论。因为作业布置是完整的教学流程的最后一个环节,是教师考察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的载体。因此,为了积极响应这一政策的实施,语文教师需要转变自己的教育理念,更新传统的教育方式,让学生在课堂中掌握更多的知识,学会迁移应用,通过高质量作业的布置,减轻课外作业负担。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古诗词教学一直以来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中就有指出学生需学习古诗文,增长知识、积累文化知识,加强语言文字功底,这不论是从文化素养还是从品格修养上看,对初中生都是非常有益的。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下,对于古诗词的教学大多是学生课堂上理解诗词大意及其传达的思想情感,然后课下进行背诵或是默写达到一个比较好的学习效果。然而在双减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师需要更深入地探究古诗词教学模式与方法,使语文课堂教学变得更为有效。
学习和鉴赏古诗词是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的关键环节,它对于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起到不容忽视的重要作用,与此同时,在中考中,古诗词鉴赏也占据一部分比例。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古诗词的重要性,深入挖掘古诗词的文化内涵。
(一)古诗词在教材中的重要性在教育部审定的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中,有多种文本形式,其中古诗词占据了很大的比例,从七年级到九年级,古诗词的篇目就有84篇,足可以了解古诗词在语文课本中的地位。六本教材的编订将古诗词分为了必读古诗词和课外古诗词诵读,每一册都有八首课外古诗词,因此,在初中语文课堂中必学的古诗词有36首。众所周知,唐诗、宋词、元曲乃是文坛的三大法宝,教材的编订也是罗列经典作品。其中有63首诗、17首词、4首曲,在独占鳌头的诗歌中,唐诗又是数量最多的。除此之外,部编本教材在人教版教材的基础上选取的古诗词的题材也更加广泛,有写友情的、有抒报国豪情的、也有纵情山水之乐等等,总而言之,古诗词不论在数量上还是题材上都在部编本教材中占据一席之地。
(二)古诗词对初中生成长的重要性《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提出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重视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因此,初中语文教师肩负着重大的责任与使命,语文教育不仅是传授科学文化知识,更是立德树人的过程。通过语文课程的教学,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优秀品质。而古诗词的教学可谓是语文教学的一大功臣,首先,古诗词的教学有利于增加初中生的文化知识储备,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古诗词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凝聚着一个时代的民族气节,体现着作者对社会生活、个人体验的观照,学生在学诗词的同时,还可以学习的到有关历史、地理及文化方面的各类知识,有助于文化的积累与传承。其次,学习古诗词有利于陶冶初中生的情操,提高审美能力。古诗词作为五千年的华夏文明,它就像文坛上永不坠落的明星,在历史的积淀中更加有厚重感,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上都彰显着中华文化的精髓。古诗词虽然篇幅短小精悍,但它却是将音韵美、画面美、意蕴美与艺术妙笔融为了一体,不仅能让学生在思想情感上受到美的陶冶与升华,又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最后,古诗词的教学有利于让学生的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言志抒情自古便是古诗词一大标志,诗人将自己的情感和意志寄于古诗词中,或是感于生活中的理趣,或是抒发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或是表达乐观昂扬的精神斗志。教师可以通过古诗词的讲解,扩展学生的视野,让学生知理明事,激发其爱国热情,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古诗词教学作为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丰富初中生的语文基础知识,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陶冶情操,提升文化素养至关重要。因此,如何实现古诗词教学提质增效是语文教师深入研究的一个教学环节。古诗词大多言简义丰,若是学生没有足够的知识储备,而教师又未能充分分析学情选择适宜的教学内容或是方式,学生将难以产生学习的兴趣,学习效果不会有显著成效。故而,初中语文教师在探索古诗词教学提质增效路径之前,需得明确传统古诗词教学课堂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理念定式化古诗词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它以其独特的意境美、语言美、音乐美可谓占据了中国文坛的半壁江山。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在初中阶段古诗词学习的基本要求是学生要准确诵读古诗词,能够借助课文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词大意,学会语言应用,注重积累、感悟,从而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传统的古诗词教学大多是为考试而教,考试考什么,教师教什么,教师根据考纲将古诗词某一点的内容作为教学重点,在古诗词课堂教学中大多是以理解翻译内容为主,而意蕴、情感等方面有些欠缺,这样的教学模式就出现了填鸭式教学,古诗词鉴赏课则变成了古诗词理解翻译课。在古诗词教学中,对意象的把握、炼字炼句的赏析等是十分关键的,很多古诗将意象展开将会是一幅独一无二的画卷,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重视美育的渗透。而大多传统教学却是让学生对照课本注释或是参考书对诗句进行简单的翻译,然后再去分析古诗词的写作手法或是意象,这样分层式的的教学看似有条理,却是既激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且达不到良好的学习效果,学生对古诗词没有很好的理解,反而靠死记硬背去接受,如此一来,更不用说提高学生的欣赏品味了。
(二)教学方式简单化形式是内容的载体,良好的教学方式在课堂教学中起着事半功倍的效果,随着新时代科学技术的普及,对传统的一支粉笔、三尺讲台的教学方式产生了很大的冲击,很多语文课堂的教学方式发生了改变,翻转课堂的出现、趣味实验、多媒体技术的应用等,这些都是对传统的教师拿着教材教,学生拿着课本学的模式的一种改革。在传统的初中语文古诗词的教学中亦是如此,语文老师拿着教科书,照本宣科,教学流程固化,在一堂45分钟的标课中,简单的导入之后便是朗诵诗歌、了解作者、诗词翻译、分析手法、品味情感等几个步骤学习古诗词,这样固化的教学模式学生不仅会产生懈怠心理,而且会造成一种沉闷的课堂氛围。除此之外,因为诗歌在是以短小精悍的方式呈现的,大多数教师固守传统的教学方式,很少会利用多媒体去教授这样一种短小的篇章,在如此有趣的古诗文课堂上,只有教材,未免缺乏生气。学生的学习乐趣未能充分调动起来,这样一节课讲授下来,老师充满激情,传道授业解惑,而学生接受知识的情况却是不大乐观。
(三)学生对古诗词缺乏兴趣且能力不足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初中生对于现代文的阅读与学习较为感兴趣,而对于古诗词的阅读和鉴赏却不尽人意,究其原因,初中生对于古诗词的阅读和学习是存在一定障碍与困难的,首先,古诗词的语法逻辑不同于现代文一样浅显易懂,学生若是没有足够的文化内涵的积淀,是很难去把握诗歌的内涵的。难以理解的古诗词会让学生产生畏难的情绪,不利于产生学习兴趣;其次,学生缺乏正确地学习鉴赏古诗词的方法,他们对于古诗词的学习大多是参考翻译书或者老师课堂上的讲解,了解诗词的内容,经过反复地背诵,能够熟练地背诵诗词,但是对于诗词的音韵美和意蕴美都缺乏必要的认识,只是在课堂教学中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却没有在诗歌中得到情感的升华,流于机械式的教学模式,未能得到充分的情感体验;最后,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他们学习古诗词大多是靠背诵记忆,记忆古诗词的内容意义,学习古诗词的表现手法,而很少去揣摩古诗词背后的文化价值,未能充分认识到古诗词的作用。
为积极响应双减政策,在减轻课业负担的同时提升课堂教学的质,学校必须高度重视学生的真正的需求,作为走在教育事业前列的初中语文教师,应率先做出示范与表率,不断地更新自身的教育理念,拥有创新意识,探索古诗词教学提质增效的路径,成就高效率的语文课堂。
(一)转变教学理念,提升教师教学能力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师应致力于学生学科素养和学习能力的提升,提升学生的文化品味和审美能力。语文教学的过程也是教书育人的过程,因此,语文教师在传授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也应该培养学生的学习思维、创新意识。这就需要语文老师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思想与教育理念,以丰富的专业知识充盈自我,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建构系统的知识体系。在古诗词的教学中,广博的专业知识有利于语文教师深入了解诗歌的含义,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能够以自己独到的见解去解读诗歌。此外,在双减政策的背景下,教师要通过有效的方式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但与此同时也要保证课堂教学效果,促进课堂教学提质增效,因此,语文教师需得不断精进自己的专业技能,夯实自己的教学能力,在综合分析教学大纲和学情的基础上,开展高效率的古诗词课堂,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也能得到传统优秀文化的熏陶,陶冶性情,塑造品格。例如,语文教师可采取同课异构,共同备课的教学方式,在群文阅读视域下,将统一议题的诗歌整合在一起,学生在温故而知新,拓展知识的同时,能够充分体会诗词的情感,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的语文逻辑思维,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这种教学方式的尝试,也有利于促进教师间的灵感激发与思想碰撞,相互取长补短,从而促进自我进步与成长.
(二)丰富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早在《论语》中就有提到快乐学习的方法,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感兴趣,学习则更有动力,不仅效率高且成效显著。古诗词教学在语文教学中重要性不言而喻,语文教师在讲授古诗词这一文体时,应以兴趣为导向,通过多种教育形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遨游在古诗词的海洋中。教师要充分利用朗诵教学法,《毛诗序》中有言: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学生通过反复的朗诵,甚至是歌咏,能够更加深刻地了解诗歌的含义,体悟诗歌的感情,与此同时,反复地诵读可以增强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记忆,减轻学生课下背诵古诗词的负担。此外,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古诗词教学,因为古诗词本就是意象美、意境美,教师若只是利用教科书教授,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很难将诗歌的中画面传达给学生,不利于美育的实施,例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样一副辽远壮阔的画面若是通过多媒体展现出来,更加能够吸引学生的眼球,学生能够直观地感受大漠、孤烟、长河、落日这四个意象所呈现出来的画面,丰富主观的情感体验。总之,将古诗词与音乐或者图画结合起来的教学形式,符合初中阶段学生的猎奇心理,更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课堂积极性,从而形成有效的师生互动的课堂氛围,提升课堂的教学效率。
(三)传授学习方法,提升学生学习能力古诗词是一种拥有特殊格式和独特韵律的文体,对于初中阶段学生的学习是存在一定难度的,学生不仅要学习基础知识,还要知人论世、能够读懂诗词,理解诗词中的人文情怀与价值内涵,这也是对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的落实。"授之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作用,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把语文课堂变成学生语文能力的训练基地。教师要教给学生学习古诗词的方法,即古诗词的鉴赏方法。因为古诗词中的炼字、用典、渲染、衬托、借景抒情等写作手法,都是鉴赏古诗词必不可少的方法,学生在不断学习、积累地过程中,掌握答题方法,提高自己的古诗词鉴赏能力,能够学会迁移应用、举一反三,在考试中也能够灵活应对。除此之外,古诗词作为一种篇幅小,而意无穷的优秀传统文化,教师要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学会自己阅读并欣赏古诗词,从其音韵、画面着手,去体会古诗词的意蕴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例如在马致远的《秋思》中,开篇便是九个意象排练,教师在讲授这首曲时,可以通过这些意象的关联,层层递进,深入分析情感。在这样由景及情的过程中,从而培养学生感受美的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的能力,避免应试教育对学生产生的固有影响,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使得教学内容死板化。而是让学生充满创新意识,能够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在古诗词的课堂教学中让学生爱上古诗词,会学习、爱学习。
语文课堂的教学文本体裁不外乎于诗歌、小说、散文、文言文等几种形式,其中古诗词教学更是从小学贯穿于高中,那是中华民族所凝聚的历史文化,是中国文人精神的力量源泉,随着双减政策的出台,对传统教学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要减轻中小学生课外作业负担。为落实中小学校减负增效的政策理念,学校要做出相应的举措,语文教师要有针对性实施高效率的语文课堂,结合新时代的教育理念,在充分把握学情的基础上,深入研读古诗词的内涵意蕴,发掘其中的文化价值,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语言运用,逐步培养学生的学习思维和学习能力,使学生成为会学习的人,能够积极应用语文知识点解决实际问题的人,而不是只会埋头苦读、不会应用的人。此外,减负是减轻中小学生课外作业负担不是不留作业,而是从以量为主变成以质为主,语文教师可以通过创新作业内容及形式,让高效率的课堂建构减轻学生课后的作业负担,在高效率的课堂中学习古诗词的文化内涵,陶冶情操,提升自己的审美情趣与文化素养。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王倩丽.统编本教材初中古诗词教学研究[D].锦州市:渤海大学,2021.
[3]毛超.核心素养背景下部编语文教材古诗词教学策略初探[J].中国教育学刊,2018(S1):66-69.
[4]张伟娜.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现存问题及策略研究[J].文化创新比较,2018,2(34):8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