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自信的根本是文化认同,只有学生充满对中华文化的衷心热爱,从心底里喜欢中华古诗文,才能通过古诗文教学培养学生的文化认同感。因此,传统文化的教育,特别是古诗的教学,要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规律,在形式上"做文章",力求形式新颖、方法多样,让学生兴致盎然地进入学习情境。教学时,可以通过读、说、写、画、演、唱、创等方式,借助现代信息技术,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讲好中国故事,弘扬中国精神,建立文化自信。教学《爱莲说》,采用以下学习形式,课堂氛围活跃,深得学生喜欢,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其一,读《爱莲说》。"读"是古诗教学常用的手段,可以通过老师范读、学生自读、小组合作读、师生对读、教师引读、全班齐读、比赛竞读、表演读等生动活泼的读的形式,让学生反反复复、抑扬顿挫、声情并茂地读,与古诗"肌肤相亲",在诗词中穿行,咀嚼涵泳,从而感受文章内容、主旨和意趣。
其二,绘"莲花图"。苏轼论王维诗曰:"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中国诗歌,自古就有诗画合一的传统特点。因此在教学时,可以让学生把诗歌内容画出来,将诗歌语言形象化、具体化。教学《爱莲说》时,可以根据文章内容,设计"画莲"作业,将"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这段描写莲花的文字呈现在"画面"上,将莲花的形象画出来。这样,在图画与文字的相互转换中,学生动手动脑,既丰富了莲花的形象,加强了对文章的理解,又加深了对作者情感的领悟。
其三,唱"爱莲歌"。古往今来,人们对莲花喜爱有加,留下了不少诗文,也留下了不少曲赋,教学时,可以充分利用这些资源,让学生学习吟唱这些歌曲。如演唱根据李清照的词《一剪梅》改编的歌曲《红藕香残玉簟秋》、《经典咏流传》中郁可唯的《爱莲说》,让学生在优美的旋律中,感受莲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高洁品质,培养高雅的艺术审美情趣。其四,写"君子品"。读写结合,不仅是我国语文教学的优良传统,也是新课程标准提出的重要理念,通过以读促写、以写促读,既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又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教学时,根据周敦颐的生平经历,紧扣文本"君子人格"的契合点,设计"周敦颐为官清廉刚正不阿,与莲花的习性有何相似之处"这一读写结合训练点,学生自由抒写,个性化表达对"君子人格"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