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热”在中国的热度多年未退,今日,一则上海不到三岁的小宝宝被家长送进了英语培训班的新闻被推上热搜。对还没有到入学的年纪,仍然穿着尿不湿的小宝宝进行英语教育,虽然看似不可思议,但绝非个例。“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已经成为很多中国家长的潜意识选择,英语培训机构的孩子越来越低龄化现象正源于此。
0-6岁的儿童处在身心发育的第一个高峰期,许多家长并不满足于简单的教孩子听听歌、看看颜色,相对于早期教育,他们想给孩子的似乎更多超前教育。刚出生几十天就教孩子练走路;孩子两三岁时就教认字、算术;四五岁时就把小学的课本拿来教孩子攻读,甚至“0岁识字,3岁扫盲”等“高难度”训练都是典型的“超前教育”的做法。当然,家长希望孩子有个较高的起点的心态无可厚非,但这些是否真的能够帮助孩子在未来学习中“高人一筹”?
前苏联教育学家和心理学家列·符·赞科夫指出,现代儿童在入学之前,就在家里、幼儿园里、街道上,从电影、电视、广播里,从大人的谈话和跟小朋友的交往中,储备了相当丰富的知识,积攒了许多问题,教学内容可以增加一定的知识容量和难度,为儿童的精神成长提供足够的“食粮”,不要使它“营养不良”。但是,他同时也提出,“高速度”不是“开快车”、“赶进度”,而是“不断地前进,不断地以多方面的内容丰富学生的智慧,能为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所获得的知识创造有利的积极作用,使知识纳入一个广泛展开的体系”。儿童的直接观察和形成技能技巧具有重大意义,经验和理论处在不断地相互作用之中,不能只强调一面。这就是其著名的“发展性教学”。
著名发展心理学家让·皮亚杰提出的认知发展理论中指出0—2岁左右阶段的儿童的主要认知结构是感知运动图式,儿童借助这种图式可以协调感知输入和动作反应,从而依靠动作去适应环境;而2—6/7岁儿童才开始将感知动作内化为表象,拥有建立符号功能,可凭借心理符号(主要是表象)进行思维。并且由于2-7岁的儿童多缺乏观点采择能力、思维缺乏层级类概念(意识不到整体和部分的关系)、思维不可逆及缺乏守恒等特征,更应注重主体自我选择、自我调节的建构。
2012年江苏卫视《一站到底》,12岁小女孩打败高智商门萨女就一度成为新闻热点,该节目主持人晓敏曾直接表示,不会把自己的孩子过早地培养成“神童”。“超前教育”一直都是年轻家长关注的问题,其实是否要对孩子进行过早教育,一方面要依据孩子的实际情况,遵从孩子的发展需求,为孩子的成长进行合理的教育规划;另一方面,也需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帮助儿童认知、学习与健康成长。除了是否提前进行教育外,家长也需做好子女教育投资规划,而非盲目跟风,因其他家长的行为而产生焦虑。子女教育投资缺乏时间弹性与费用弹性,子女未来学习的资质、注意力与能力也不可预测,家长更应做好长期规划,避免将大量金钱耗费做无用功。
穿尿不湿的宝宝是否有必要进培训班,复旦大学语言学教授申小龙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儿童的思维优势是形象思维,英语是一种依靠左脑语音分析的单脑语言,不像汉语汉字这样能够同时调动左右脑功能,从儿童的成长过程来看,在儿童有一定分析能力的时候,习得英语这样的第二语言,效果才会更好。另外,过早地学习第二语言,会存在干扰母语的学习可能性。”学龄前儿童教育问题应从多方面进行考量,孩子本身的年龄、身心发展、智力水平、兴趣爱好等因素外,家庭的经济实力也不容忽视。子女教育是家庭长期支出的重要一项,更是子女终身成长的关键一环,年轻父母切忌因小失大。
【本文为MBA智库/Tracy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作者并保留原文链接,违者必究,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