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理工大学教育研究院教授杨东平解释道:“不好就业的专业分两类,一类是毕业生数量严重过剩,大规模扩招、扩建导致其成为‘红牌’专业;第二类要看其学科的属性,比如哲学、历史学,这些专业本身比较小众。”
在记者进行的走访中也发现,多数受访者认为“就业难”的专业是哲学专业。然而记者发现,哲学专业并不在“红牌”专业榜上,仅在教育部统计的浙江省就业率较低专业中出现过一次。
据麦可思研究院公关经理周悦介绍:“冷门专业多指毕业生规模非常小、涉及的院校数量也非常少的专业,这类专业我们通常不会纳入三类专业计算。但公众也应予以关注。”
湖北某以理工科见长的院校2012级哲学专业的李梦琪,对未来的发展一直很迷茫,她实在想不出什么就业方向是和她的专业对口的。大连工业大学2009级数字媒体专业的谭雪同学也说:“我的同学中没有一个找到对口工作的,干什么的都有,卖家具、进银行、做淘宝、卖衣服,反正目前没有成功进入设计行业的。”
智联招聘《2015年应届毕业生就业力调研报告》显示,从已签约的学生处调研得出,近四成大学毕业生就业并不对口。相比之下,工学专业、医学及管理学,因其知识实用性较高及行业排他性较强,就业对口率均在60%以上。
以被称为“万金油专业”的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为例,记者发现,在麦可思研究院2015年发布的数据中,该专业在“2014届工作与专业相关度较低的主要本科专业(前10位)”中排名第8,就业和专业相关率仅为45%。爱拼网《各专业就业前景报告》显示,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行业分布情况“很广”,“教育/培训/科研”、“金融/投资”、“房地产/建筑”、“影视/传媒/出版”均在列,具体职位包括销售代表、销售行政专员/助理、客户服务专员/助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