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马云最佩服的人”之称的顺丰老板王卫,自2014年5月份在全国各地创办名为“嘿客”的线下门店后,不管是同行还是媒体一直对其试图解决快递业“最后一公里”的社区O2O项目抱有极大的关注,不过,与关注相伴随而来的还有不断的质疑声。
如今,顺丰“嘿客”门店开业时间长达一年零八个月,成效到底如何呢?近日,记者实地走访了在北京部分嘿客门店发现,开业时的门庭冷清依然,运营了近两年的嘿客门店仍然客流不足。
记者在一家位于北三环的嘿客门店前看到,相比开业时,该门店在某些地方进行了一些简洁处理,如没有了“试衣间”这一配置,而以往只摆放虚拟商品的门店也多了不少“真实”的商品。
该店店长告诉记者,门店收入主要来源(超过近70%)是快递业务部分,其余则来自于在店内顺丰优选上购买生鲜类商品的业务和其它服务业务。而实际上,嘿客大部分盈利来源的快递业务,消费者可以直接电话实现免费上门取件,嘿客店快递业务的存在是节省了一定的时间成本。
店长表示,目前他的店一共有3名员工,店长工资底薪为4000元每月,而2名普通员工底薪则为2000元每月,工资结算为底薪加提成,想获得提成则需要消费者进店在顺丰优选上下单,按照金额来计算。真实的情况是,在进店下单购买生鲜商品与消费者自己在家下单并无差别的情况下,要想促成提成金额的增长似乎并不那么容易。
随后记者又来到了另外一家嘿客店,情况大致相似,该店店员也坦言,进店并在顺丰优选上下单的消费者比较少,门店的主要收入还是来自快递部分,产品销售的盈利比较少。
该嘿客店长表示,其所在的门店确实一直没有盈利,按照此前顺丰嘿客店的规划,嘿客是顺丰旗下网购服务社区店,除可以提供快递物流业务、虚拟购物外,还具备ATM、冷链物流、团购预售、试衣间、洗衣、家电维修等多项业务。3000多家(2015年年初的统计数据)嘿客已经在全国各地铺开,然而这一目标实现起来并没有那么顺畅,“实际上,现在很多‘嘿客’上述功能甚至还不为周边的居民所知,某些功能甚至一次都没被使用过”。
一名离职的顺丰员工告诉记者称,按照不包括店面租金和员工工资,嘿客的装修成本在20万元左右,粗略计算每个店面每个月的运营成本约1.8万元,按照利润提取百分之八来计算,一个月的营业额要达到至少20万元才能保本,而如今的状况是,每个店的营业额只能达到3万元至4万元左右,全国3千多家门店亏损的金额就可想而知了。
对于顺丰嘿客店的盈利状况,顺丰集团相关负责人回应《证券日报》记者称,“不会单独去计算亏损金额,认为经营不能单独看亏钱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