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胸:血胸系指胸部损伤导致的胸膜腔积血。血胸可与气胸同时存在,称为血气胸。
多数因胸部损伤所致。胸膜腔积血主要来源于心脏、胸内大血管及其分支、胸壁血管及肺组织出血。
2.中量(0.5~1.0L)和大量(1.0L以上)血胸
急性出血时,可出现面色苍白、脉搏快弱、血压下降、四肢湿冷、末梢血管充盈不良等低血容量性休克表现。伴有胸腔积液时,表现为呼吸急促、肋间隙饱满、气管移向健侧、患侧胸部叩诊呈浊音、心界向健侧移位、呼吸音减低或消失等。
3.感染症状
血胸病人多可并发感染,表现为高热、寒战、出汗和疲乏。
2.影像学检查
小量血胸胸部X线检查仅显示肋膈角消失。大量血胸时,显示胸膜腔内大片阴影,纵隔移向健侧;合并气胸者可见液平而。胸部B型超声检查可明确胸部积液位置和量。
1.非进行性血胸
小量积血可自行吸收;积血量多者,早期行胸腔穿刺抽除积血,必要时行胸腔闭式引流,以促进肺膨胀,改善呼吸。
2.进行性血胸
及时补充血容量,防治低血容量性休克;立即开胸探查、止血。
3.凝固性血胸
为预防感染或血块机化,于出血停止后数日内经手术清除积血和血块;对于已机化血块,于病情稳定后早期行血块和胸膜表面纤维组织剥除术;血胸已感染应按脓胸处理,及时作胸腔引流。
1.维持有效的心排出量和组织灌注量
(1)建立静脉通路并保持其通畅,积极补充血容量和抗休克;按医嘱,合理安排和输注晶体和胶体溶液,根据血压和心肺功能状态等控制补液速度。
(2)密切监测生命体征 重点监测生命体征和观察胸腔引流液量、颜色和性状。
2.促进气体交换,维持呼吸功能
(1)观察
密切观察呼吸型态、频率、呼吸音变化和有无反常呼吸运动。
(4)排痰
协助病人拍背、咳痰,有效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及指导病人有效呼吸和深呼吸。
3.预防并发症
(2)指导和协助病人咳嗽、咳痰,排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肺部并发症。
(4)在进行胸腔闭式引流护理过程中,严格无菌操作,保持引流通畅,以防胸部继发感染。
【巧妙记忆】 维持有效心排出量和组织灌流,维持呼吸功能,预防并发症。
1.胸部损伤病人常需作胸膜穿刺、胸膜腔闭式引流,操作前向病人及家属说明治疗的目的、意义及注意事项,以取得配合。
2.向病人说明深呼吸、有效咳嗽的意义,鼓励病人深呼吸、有效咳嗽。
3.胸部损伤后出现肺功能下降或严重肺纤维化的病人,活动后可能出现气短症状,应嘱其戒烟或避免刺激物吸入。
4.告知病人肋骨骨折愈合后,损伤恢复期间胸部仍有轻微疼痛,但不影响患侧肩关节锻炼及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