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从脐带结扎至出生后满28天称为新生儿期,期间的小儿称为新生儿。
1、根据胎龄分类①足月儿,胎龄满37W至未满42W②早产儿,胎龄<37W③过期产儿,胎龄鈮�42W;2、根据出生体重分类①正常出生体重儿,出生体重为2500~4000g的新生儿②低出生体重儿,出生体重<2500g者,其中BW<1500g称为极低出生体重儿,BW<1000g称为超低出生体重儿③巨大儿,出生体重>4000g;
二、正常足月儿:指胎龄满37-42周,出生体重2500-4000g,无畸形或疾病的活产婴儿。
消化系统:食管下端括约肌松弛,胃呈水平位,幽门括约肌发达,易发生溢乳和呕吐。生后10-12h内开始排胎粪,约2-3天内排完。若生后24h仍无胎粪排出,应检查是否为肛门闭锁及其消化道畸形等。
泌尿系统:新生儿生后24h内排尿,如生后48h仍不排尿,需查找原因。
三、早产儿呼吸系统:呼吸停止时间达15-20秒,或虽不到15秒,但伴有心率减慢(小于100次每分)并出现紫绀及四肢肌张力的下降称呼吸暂停。
原发性呼吸暂停时可采用弹足底、摩擦耳垂、托背、等方法,帮助早产儿恢复规律的自主呼吸。
四、室温维持在22-24℃,相对湿度维持在55%~65%。
新生儿吸引器压力小于100mmHG;先吸引口腔,换管后再吸引鼻腔。每次时间不超过15秒。
五、复苏方案:ABCDE复苏方案:A清理呼吸道;B建立呼吸;C维持正常的循环;D药物治疗;E评估和环境。
A 通畅气道(必须在15-20,秒内完成) ① 保暖:婴儿娩出后置于预热的保暖台上 ② 减少散热:用温热毛巾揩干全身 ③ 摆好体位:肩部垫高2~2.5cm,颈部轻微伸仰④ 清除分泌物:立即清除口鼻咽粘液,吸引时间不超过10秒。
B 建立呼吸 ①触觉刺激:拍打足底或摩擦背部 ②正压通气,通气频率为40-60次/分,呼吸比1:2; C 恢复循环 胸外按压心脏,按压于胸骨体下1/3处,深度为1.5~2cm,频率120次/分;D 药物治疗。
六、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
临床表现:主要表现为意识改变及肌张力变化,严重者可伴有脑干功能障碍。⑴轻度,兴奋、激惹,肢体及下颏可出现颤动,吸吮反射正常,拥抱反射正常,肌张力正常,呼吸平稳,前囟平,一般不出现惊厥⑵中度,嗜睡、反应迟钝,肌张力减低,肢体自觉动作减少,可出现惊厥⑶重度,意识不清,常处于昏迷状态,肌张力低下,肢体自发动作消失,惊厥频繁,反复呼吸暂停,前囟张力高,拥抱反射、吸吮反射消失,瞳孔不等大或瞳孔放大,对光反应差,心率减慢。
治疗:(1)支持疗法①供氧②纠正酸中毒③维持血糖在正常高值、补液、维持血压(2)控制惊厥,首选苯巴比妥(3)治疗脑水肿;
七、新生儿颅内出血:主要原因是缺氧和产伤。
常见症状:1、意识形态改变;2、眼症状;3、颅内压增高表现;4、呼吸改变;5、肌张力改变;6、瞳孔;7、其他。
颅内出血最轻-----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最重-----脑室内出血伴脑实质出血
护理诊断:1、潜在并发症;2、低效性呼吸型态;3、有窒息的危险;4、体温调节无效。
护理措施:1、保持绝对静卧,一切必要的治疗、护理操作要轻、稳、准;2、合理用氧,根据缺氧程度予用氧,注意用氧的方式和浓度,维持血氧饱和度在85%-95%即可;3、维持体温稳定;4严密观察病情,注意生命体征、神态、瞳孔变化;5、体液24消失均匀输入,防止快速扩容加重出血。
八、呼吸窘迫综合征:(RDS)或肺透明膜病(HMD),是由肺表面活性物质(PS)缺乏而导致。
临床表现:生后2-6小时内出现呼吸困难,呈进行性加重,表现青紫,呼气性呻吟,呼吸浅表,节律不整,吸气时胸廓凹陷,出现鼻翼煽动,肌张力低下,呼吸暂停甚至出现呼吸衰竭。听诊两肺呼吸音降低,早期无啰音,以后可听到细小水泡音,心音减弱,胸骨左缘可闻及收缩期杂音。生后2、3天病情严重,72h后明显好转。
护理诊断:1、自主呼吸受损;2、气体交换受损;3、营养失调;4、有感染的危险。
护理措施⒈保持呼吸道通畅,头稍后仰,使气道伸直;⒉合理给氧,根据缺氧程度选择用氧的方式和浓度;⒊保暖;⒋喂养;⒌预防感染;⒍健康教育。
九、感染性肺炎:护理诊断:1、清理呼吸道无效;2、气体交换受损;3、体温调节无效;4、营养失调。
护理措施:1、保持呼吸道通畅;2、合理用氧,改善呼吸功能;3、维持体温正常;4、供给足够的能量和水分;5、密切观察病情。
十、新生儿败血症:感染途径:发生在产前、产时或产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