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期平台期:心室肌细胞的主要特征,是心室肌动作电位复极较长的原因,决定心室肌细胞有效不应期长短。
2、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分期及发生机制:0期去极Na内流,1、2、3期K外流,
3、自律细胞形成机制:快Na慢Ca。浦肯野纤维("野马")的4期去极化主要是Na内流;窦房结细胞4期去极化由Ca内流形成。
4、心肌跨膜电位类型和特点:
(1)快反应电位:包括心房肌、心室肌、心房传导组织、浦肯野纤维,主要Na内流;
特点:静息电位大,去极幅度大,速度快,兴奋扩布传导快。
(2)慢反应电位:包括窦房结、房室结,主要Ca和Na内流;
特点:静息电位小,去极幅度小,速度慢,兴奋扩布传导慢。
5、心肌生理特性:自律性、兴奋性、传导性、收缩性。
6、有效不应期:包括绝对不应期和局部反应期,相当于心肌收缩活动的整个收缩期和舒张早期;意义:保证心肌不发生完全强直收缩从而保证了心脏的收缩和舒张交替进行。
7、自律细胞包括:窦房结>房室交界>希氏束>浦肯野(自律性由高到低)
8、心肌传导性:浦肯野纤维---最快(4m/s),房室交界--最慢(0.02m/s);房-室延搁是心内兴奋传导的重要特点,使心脏不发生房室收缩重叠现象,保证了心室血液的充盈及泵血功能的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