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题干点睛和材料分析找到文章的总分论点;其次,对开头和每一个分论点进行素材的分配,如开头要用哪个案例,哪句名言,第一个分论点要用什么案例,什么分析方式……依次类推即可,做完这一项工作,我们全篇文章的每一个段落都就有了充分的论据支撑,这样在具体写作时候才不会因为绞尽脑汁想案例或名言而卡壳,也避免了由此而导致的思路断层,语言不流畅。
当然,素材分配工作的前提是需要我们对材料中的案例、名言、好句子进行充分的提取,对自己积累的相关素材能迅速从脑海调动出来,而这一工作的顺利完成是需要足够的自身积累和不断练习才能熟练的。因此,只有平时养成良好的谋篇布局习惯,同时不断积累和练习,才能在考试中如鱼得水,游刃有余。
一、借鉴经验,总结教训所谓启示,指的是蕴含在问题或现象中的经验和教训。正确的是正面经验,不正确的是反面教训借鉴经验并吸取教训,总结出一套适合本国、本省的普遍原则。因此,启示型分析题应遵循这样的作答步骤,即先找出经验教训,然后结合实际情况,总结出普遍适用的指导思想、工作原则和可行措施。
(一)经验和教训:什么是经验?简单来说,就是通过实践掌握成功解决问题的方法、知识和技能。在给定资料中,经验往往可以从那些正面的成功事例中得到。
(二)如何借鉴经验:对于给定资料涉及的经验,按照能否直接适用于本国、本地这一标准,一般可以分为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直接经验的借鉴相对简单,通常可以直接引用给定资料中的原话,或是在语言上稍加整理即可;间接经验的借鉴稍微复杂一些,由于不能直接引用,需要从事例中总结出经验蕴含的实质内容,可以理解为经验的适应性转化,并将这些间接经验转化为符合自身实际情况,可为我们所用的经验。
(三)如何总结教训:总结教训的目的在于从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法,从而指导未来的实践,也就是说在总结教训的时候,并不是对问题的简单描述,而是总结出应对问题的法方法。因此,有些教训可以直接针对问题,而有些教训就需要对问题进行分析,总结出应对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才能达到总结教训的目的。
二、作答基本框架启示型综合分析题的出题形式可分为两类:一类只谈启示;另一类先归纳相关事例再谈启示。在近几年申论考试中,出题形式以前者居多。在此提示考生注意,无论是何种出题形式和作答框架,作答前均要按照下面的步骤来思考问题。
S市将举办"城市样板工程展示会",请你根据给定资料,就其中地下管廊建设情况撰写一份讲解稿。(20分)
类似上述两题,在任务中对外界进行宣传、倡议、演讲等这一类别中,倡议书是相对正式、书面的任务,所以一般情况下,标题、发文对象、发文单位和发文日期都需要写,而具有"现场口头表达"类的任务,一般只需要写标题和发文对象。
为了清除社会上对"网络新一代"的疑虑,某报特邀市科协工作人员为该报"时评"栏目撰文。假如你是这位工作人员,写一篇题为"正确看待‘网络新一代’"的短文。(20分)
要求:(1)观点明确,简洁有力;(2)紧扣材料,层次分明;(3)语言流畅,有逻辑性;(4)不超过500字。
短文短评类非常好判断,最后的任务一般都是写"短文"或"短评",所以各位考生,如果经过判断,属于此类,一般格式上只需要写标题。
G市某些区县在实施"水生态+扶贫"模式过程中取得的成效等内容。假如你是G市人大代表,准备提交一份"关于在全市推广‘水生态+扶贫’模式的建议"
建议类判断的基本要素既可以从任务中"建议书"、"建议"来判断,也从隐含任务中写一些意见、建议来判断。此类一般标题、发文对象、发文单位和发文日期都需要写。
议案是由具有法定提案权的国家机关、会议常设或临时设立的机构和组织,以及一定数量的个人,向权力机构提出进行审议并作出决定的议事原案。每个国家的议案提交程序和规定都是不一样的,但是都是行使国家权利的重要手段。议案,在人大《办法》中给的定义是:"适用于根据法定程序,有关机构向人大及其常委会提请审议的事项";在行政《办法》中给的定义是:"适用于各级人民政府按照法律程序向同级人民代表大会或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提请审议事项"。这两个议案定义有一个共同特点:都是围绕人大这个中心进行行文的文种。所不同的是,人大议案的行文主体是多元化的,适用范围广泛;行政议案的行文主体只政府一家,适用范围单一。
议案的制发机关只能是各级人民政府,政府的职能部门无权制发。
人民政府所提议案的内容,必须属于该人民代表大会或常务委员会职权范围内的有关事项。
各级人民政府的议案,应当而且必须在同级人民代表大会或其常务委员会举行会议规定的限期前提出, 否则不能列为议案,超过期限提交的议案一般改作"建议"处理,或移交下次人大会议处理。提交大会审议的议案,必须限期审议表决或提出处理意见。
议案只能由各级人民政府向同级人民代表大会或其常务委员会行文,不能向其他部门单位行文,主送机关也只有一个。
适合提交人大议案审议的事项, 必须是重要事项, 符合人民群众的意愿和要求, 而且议案中提出的方案 办法措施, 也必须是切实可行的, 才有可能获得通过。
"议案"一般由公文常规的标题、正文和落款三部分组成,落款亦分上、下款。
标题由发文机关、事由(提请审议事项)、文种三部分构成。如《国务院关于提请审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草案)的议案>的议案》,发文机关是国务院,"事由"是"关于提请审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草案)》","文种"即"提案"。
从内容上看,由提请审议内容、说明(缘由、目的、意义、形成过程等)和要求组成。从形式上看,除多以"要求"结尾外,可以从提出审议事项开头,然后加以说明;也可以在开头说明议案的缘起或目的意义或形成过程,然后再提出审议事项,再结尾。
上款,即收文机关,某人民代表大会或其常务委员会,有的要写明某次或第几届第几次会议。下款,发文机关和行政首长签名,另行写提请审议的年月。
议案的标题采用常规公文标题模式,有两种写法,一是发文机关+案由+文种,二是省略发文机关,案由+文种。前者如《市人民政府关于提请审议〈市乡镇企业条例〉的议案》;后者如《关于提请审议修改后的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议案》。议案标题一般不能采用发文机关加文种或者只有文种的写法。
议案的主送机关,只能是同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不能有其他并列机关。要采用全称或规范化简称,不得随意简化。
议案的第一部分叫做案据,顾名思义,这部分要提供提出议案的根据。由于内容不同,这部分的篇幅长短在不同议案中会有很大差异。下面是《沈阳市人民政府关于组织动员全市人民综合治理开发建设浑河沈阳城市段的议案》的案据部分:浑河是辽宁省第二大河,流经沈阳规划城市段50公里。长期以来,由于种种原因,造成浑河沈阳城市段河槽乱采乱挖,河障杂乱繁多,不仅直接影响城市安全防汛,而且严重污染城市环境。为了认真贯彻国家关于浑河综合治理的重大决策,提高城市防洪能力,缓解地表和地下水缺乏的矛盾,促进生态平衡,改善城市功能,适应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建设高科技、大生产、大流通、现代化、国际化的沈阳,根据外地经验和近几年的充分准备,组织动员全市人民对浑河进行综合治理和开发建设的条件已经成熟。为此,市政府向市十一届人大第三次常委会提出议案,请大会审议并作出相应的决议。
这个案据和常规的根据、目的、意义式的公文开头很接近。有时案据部分内容很复杂,文字也很多。如《国务院关于提请审议兴建长江三峡工程的议案》,案据部分超过全文的一半,对于这样一个耗时耗资十分巨大的工程,将理由阐述的充分一些,是很有必要的。有时案据可以写得很简短,如《国务院关于提请审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草案)〉的议案》,就是一个比较常见的"目的式"写法,不过三四行、百余字而已。
方案部分,就是对提请审议的事项或问题提出解决的途径、方法的部分。如果是提请审议已制定的法律法规的,解决问题的方案就在法律法规之中,这部分只需写明提请审议的法律法规的名称即可,但要把法律或法规的文本作为附件。如果是任免性议案,要将被任免人的姓名和拟担任的职务写明。如果是提请审议重大决策事项的,要把决策的内容一一列出,供大会审阅。如果是建议采取行政手段解决某方面问题的,要把实施这一行政手段的方案详细列出,以便于审议。不能只指出问题,而没有解决问题的方案。
结语是议案的结尾部分,主要用于提出审议请求。一般都采用模式化写法,言简意赅。如" 这个草案业经市政府同意,现提请审议。"
一般行政公文,最后签署的都是发文机关的名称,而议案有所不同,要由政府首长签署。国务院提交给全国人大的议案,要由总理签署;各省、市、自治区提交给同级人民代表大会的议案,要由省长、市长或自治区主席签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