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对慢性肾炎的治疗是在慢性肾炎的发病原因基础上利用中药活血通络、抗炎、抗凝的作用达到消除感染、减少炎症性因子对肾脏的损害。为此,慢性肾炎的中医治疗在慢性肾炎的临床治疗领域就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慢性肾炎的中医治疗具体是怎么发挥作用的呢?
慢性肾炎是一种与感染有关的免疫性疾病,属于祖国医学的"水肿"、"腰痛"、"虚劳"范畴,并与邪毒感染有密切关系。外感、水湿、血瘀、情志等可诱发和加重本病。以水肿、蛋白尿、血尿、高血压及肾功能减退为主症,具有病程长、易反复、难康复的特点。目前西医对本病尚无特效药。而近年来发现,中医对于慢性肾炎的治疗有很好的疗效。但中药治疗慢性肾炎过程中不是某一味药在起作用。
慢性肾炎的病人,其肾脏将会发生肾脏纤维化。随着肾脏发生纤维化范围的不断扩大,慢性肾炎病人的病情将不断的恶化进展,发展成为肾衰竭,最终导致尿毒症的发生。肾脏纤维化理论渊于《黄帝内经》、《难经》和《伤寒杂病论》,实质是指对一些久病难愈之顽症,应用通络法,即疏通络道之法。除行气活血之外,仲景尤重虫类药之应用,如大黄虫丸、鳖甲煎丸、抵当丸等。至叶天士,提出"初病气结在经,久病血伤入络",并指出"络以辛为泄",故用辛润通络、辛温通络、辛香通络、辛咸通络诸法,尤其主张用活血之品,深达络脉以搜剔顽痰死血。
即久病气机郁滞、血行不畅、顽痰死血瘀阻于络脉,可相当于血小板凝聚、红细胞变性,血脂增高、血栓形成以及动脉硬化。络脉瘀阻,常见于肾病综合征、明显水肿、大量蛋白尿时,往往合并肾静脉微血栓形成或肾小球硬化,符合久病入络、顽痰死血留而不去之病机,此时一般活血化瘀药疗效欠佳。有研究表明一般活血化瘀药只能溶解微血栓之表面,而不能达到核心部位,其主导作用在于抗凝;唯微化中药渗透疗法的活性成份能深达微血栓之核心而溶解之,达到扩张周围及全身血管改善全身血液循环的目的。
即病久内风萌动,脉络绌急挛缩,相当于微血管缺血痉挛,与血管内皮功能紊乱有关,内皮素增高,一氧化氮降低,治以微化中药渗透疗法扩张血管通络。络脉绌急常见于原发或继发肾小球疾病,无浮肿而蛋白尿长期不减,血压升高,符合久病入络,内风萌动、络脉绌急之病机,故以扩张血管以熄风解痉通络。
乃病久气血津液耗损,络脉不充,失于荣养,而致络脉瘀阻或络脉绌急之症,治疗自当以扶正为主。
治疗慢性肾炎应根据所处的不同阶段,解决好水肿、蛋白尿、血尿、贫血、高血压及晚期出现的尿毒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