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各类学生利用探究实验,去享受自主探索乐趣。同时要特别注意,不宜将结论提前让学生知道,而应合理创设探究情景,引导他们自己去参与,去探索,进而逐渐形成探究能力。这样就能让各层次同学成为学习的主人,并能使学生保持积极探究兴趣,探究潜能逐步提升,课堂教学效果显著提高。
另外,我们要穷尽一切方法,关爱学困生,留一点空间,引领他们分析知识的发展过程,让他们知道自己也能学到很多的知识,并不比其他学生笨。还要扩大他们思维空间,让学生学到了学习方式和方法,进而有效地激发他们的学习化学兴趣,培养他们自主学习潜能。
例如,在探索从Cu→Cu(OH)2设计一个实验教学时,为了提高教学效果,巧妙引导探究,同学们根据笔者的要求,利用已学过的知识进行课题的设计。
首先,笔者指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生可自学或同桌学习或小组研究等),他们采用多种学习方法或策略(看书、查资料、上网等),学习氛围十分浓厚,当然,也有一部分学生向老师请教。通过自主探究,各层次学生进行讨论、汇总,他们设计出多种方案。如:有的小组学生设计方案:运用Cu与浓H2SO4反应生成CuSO4,之后,用CuSO4与NaOH反应,即可生成Cu(OH)2;还有的小组学生设计这样的方法:运用废铜屑在空气中加热得到CuO,之后,Cu与H2SO4反应,生成CuSO4,然后,用CuSO4与NaOH反应,即可生成Cu(OH)2;用铜条或废铜屑在潮湿条件下变成铜绿后,加热铜绿,产生氧化铜,接下来,用上面的方法,即可得出Cu(OH)2。
与此同时,笔者引导同学们探索,以上设计方案,哪一种方法最佳?你能说出它的道理吗?这样,同学们在小组里对问题进行逐步展开研究,从已知条件出发,去一个一个突破,既锤炼了学生战胜困难的勇气,又促进了他们探究活动顺利开展,扩展了同学们学习眼界和知识面,培养了各层次学生学习潜能。
在整个过程中,笔者始终将各层次学生推向前台,多让他们探索知识,尽量让他们去体验探索知识的"艰苦",并不断鼓励他们去攀登知识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