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宁是青海省省会,地处青藏高原东北部,是全省政治、经济、科技、文化、交通、医疗中心,也是全省企业、人才、信息、物质财富最集中、最活跃的区域。总面积7665平方公里,市区面积380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118平方公里,下辖四区、三县及西宁(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常住人口233万人,城镇化率69%,是青藏高原唯一人口超过百万的中心城市,也是"三江之源"和"中华水塔"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建设的服务基地和大后方。市区生态良好、环境宜人,全年空气质量优良率80.4%。夏季平均气温18.3℃,被誉为"世界凉爽城市"和"中国夏都"。西宁多民族聚居、多宗教共存、多种文化汇聚,形成了开放包容的城市特性和璀璨绚丽的风土人情。旅游资源丰富,有著名的藏传佛教圣地塔尔寺和东关清真大寺,距离我国内陆最大的咸水湖—青海湖仅150公里。先后荣获世界旅游名城、国家森林城市、全国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等称号。
西宁在青海具有较高的首位度,经济总量和社会消费总量在全省占居重要位置。近年来,西宁市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围绕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落实一系列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政策,全市经济快速发展、民生日益改善、生态持续向好、社会不断进步,已成为中国西部发展势头迅猛、发展潜力巨大的城市之一。2016年,全市经济运行呈现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稳中提质发展态势,GDP占全省48.5%,固定资产投资占全省39.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占全省66.9%。今年一季度,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67.45亿元,增长9.6%,地方公共预算收入18.34亿元,增长13.0%。
西宁是中国西部连接中亚、南亚、西亚等区域的重要交通枢纽。自1992年被国务院确定为内陆开放城市后,对外连接通道不断拓宽,目前西宁机场已开通国内、国际航线57条;青藏铁路、兰新高铁通车运行,西成铁路准备开工,西宁—安特卫普中欧班列2016年正式开行;国家重点公路网中多条国道、高速公路在西宁交汇;连接东西、通达南北立体交通网络使之成为西部地区连接丝绸之路经济带和长江经济带的重要枢纽。先后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28个城市缔结了国际友城关系,土库曼斯坦等国将国家采购集散中心设立在西宁,已逐步成为我国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重要节点城市,向西开放的桥头堡。
近年来,我们充分发挥比较优势,积极打造甘河工业园区、南川工业园区、东川工业园区、生物科技产业园区、北川工业园5大产业基地,加快推进太阳能光伏、特色资源加工等一批重点项目建设,基本形成以新能源、新材料、有色金属冶炼及延伸加工、特色化工、高原动植物精深加工、藏毯绒纺、装备制造、新型建材和节能环保产业为主的8个特色鲜明、规模较大的支柱主导产业,是全国特钢、电解铝、藏毯、数控重型机床的重要生产基地。新能源方面,积极打造"多晶硅-单晶硅-切片-太阳能电池-光伏组件-太阳能光伏发电"为一体的硅材料光伏产业链,已具备年产多晶硅1.45万吨、单晶硅4000吨、太阳能电池片250兆瓦、光伏组件250兆瓦生产规模。新材料方面,围绕"正负极材料—薄膜—动力电池(储能电池)—电动汽车"产业链发展思路,重点发展锂电正极材料、电池隔膜、动力和储能电池等产业,已具备年产锂电正极材料3750吨、负极材料5000吨及460兆瓦时动力储能电池、25万千瓦时镁基锂电生产能力;同时,积极发展锂电配套产业,已形成2.5万吨锂电铜箔、3000万平方米电子铝箔生产能力。金属冶炼精深加工方面,大力发展多种高性能合金材料深加工产品,尤其是做大做强铝加工产业链,已具备年产电解铝224万吨、精深加工145万吨及特钢130万吨、钢材120万吨的生产能力,是国内重要的金属冶炼及深加工基地。藏毯绒纺方面,全力打造国内重要的藏毯绒纺基地,已形成年产各类地毯2000万平方米、羊绒1600吨、精梳绒1200吨、针织衫120万件生产规模,位于生物科技产业园区的伊佳民族服饰公司垄断了国内大部分穆斯林服饰市场,并出口沙特、巴基斯坦等国际市场。高原动植物精深加工方面,已初步构建较为完善的特色生物资源精深加工、中藏药生产加工产业链,可年产5000桶绵羊肠衣、200吨虫草菌粉、3万吨牛羊肉制品。特色化工方面,现已形成PVC和烧碱各50万吨、复合肥100万吨、甲醇80万吨产能。装备制造业方面,已形成2000台环卫设备、5000台环卫车、1.5万辆专用车、1200台石油机械减速机、500台数控机床产能。新型建材和节能环保方面,已形成560万吨水泥、460万平方米玻璃的生产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