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江,广东省辖地级市,位于中国大陆最南端 雷州半岛上,地处粤桂琼三省区交汇处,界于东经109°31'-110°55'、北纬20°-21°35'之间;南濒南海隔 琼州海峡与 海南省相望,西临 北部湾,背靠大 西南,东与 茂名市相连。地处北回归线以南的低纬地区,属热带和亚热带季风气候。辖区总面积1.326万平方公里,辖5县(市)4区,常住人口730.5万(2017年末)。
秦皇统一中国后,湛江辖地归属象郡。唐贞观八年,改东合州为雷州,直至清代,属雷州府。1946年,成立湛江市政府,隶属广东省第七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1950年,湛江市人民政府成立。1983年,湛江地区建制撤销,湛江市和茂名市改为省辖市。
湛江海陆空交通发达,是粤西和北部湾城市群的经济中心,是中国大陆通往东南亚、欧洲、非洲和大洋洲航程最短的港口城市,是中国海军南海舰队司令部所在地,是全国首批14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
2018年12月,湛江入选"2018中国陆最佳商业城市榜",排第78名。
据出土文物考证,湛江辖地远在 新石器时代晚期(约4000年前夏、商之间)便有了人烟。 遂溪县 鲤鱼墩贝丘遗址是距今7000—8000年前新石器时代的人类居住遗址,是 雷州半岛最早有人类居住的地方。
汉元鼎六年(前111年),南部 徐闻、 海康、 遂溪三县属交趾部徐闻县;北部 吴川、 廉江两县分属交趾部高凉县和 合浦县。 以后,南部三县先后属 交州、 合州、 南合州、 东合州。
至唐贞观八年(634年),改东合州为 雷州,直至清代,属 雷州府,北部两县先后属广州、罗州、化州,至明清属 高州府。
清光绪二十五年十月(1899年11月)法国胁迫中国政府签订《中法互订广州湾租界条约》,将雷州府的遂溪、高州府的吴川两县属部分陆地、岛屿以及两县间的麻斜海湾划为法国租界,统称" 广州湾",划入法属印度支那联邦范围,设广州湾行政总公使署,受安南总督管辖。法国殖民当局又根据最早进入广州湾的法军军舰"白瓦特"(Bayard,又译"白雅特")号,将广州湾城命名为"白瓦特城"(Fort Bayard)。
民国32年(1943年)2月,复为日本侵略军占领,曾建立极为短暂的日伪政权。
1945年8月18日,中法签订《交收广州湾租界地专约》,经历 法国和日本47年管理的广州湾重新回归中国。从这一年起,广州湾正式改名为湛江市 。
1946年2月15日成立湛江市政府,隶属广东省第七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
民国37年(1948年)3月改隶属第八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
民国38年(1949年)5月,改隶十四区行政督 察专员署。
,1899年 晚清政府与法国签署《广州湾租借专条》, 广州湾,被强租法国。中国现代著名诗人、学者闻一多先生写下了名篇《 七子之歌》(澳门、香港、台湾、威海卫、 广州湾、 九龙、 旅顺大连等七处"失地"),其中第五章便是"广州湾"湛江。
湛江市区历史上属 遂溪、 吴川两县。隋至唐初,郊区 湖光镇旧县村曾先后为 铁耙县、 遂溪县县治;南宋景炎三年(1278年),宋帝昺即位于市区 硇洲岛,升 硇洲为翔龙县;明洪武年间至清雍正年间,曾先后在市郊旧县村和东海岛设置椹川巡检司。
1899年,法国强租当时名曰"广州湾"(今湛江市区),对外贸易盛极一时。
1943年,日军侵略者从法国人手中接管" 广州湾",到45年日本投降后,民国政府于当年9月21日光复广州湾,以原范围划设市治,因史上曾属椹川县,境内 东海岛曾设椹川巡检司,古"椹川"亦有称为"湛川",故定名"湛江"市。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人民解放军陆续解放湛江全境。
1949年12月初,中共南路地委、广东省南路专员公署在廉江成立,辖湛江市、北海市和钦县、防城、合浦、灵山、海康、遂溪、廉江、化县、吴川、梅茂、电白、 茂名、信宜县;同年12月19日,湛江解放,仍为省辖市,南路公署迁湛江市赤坎。
1950年4月1日,湛江市人民政府成立;同年8月,南路专员公署改为高雷专员公署,辖徐闻、海康、遂溪、廉江、化县、茂名、信宜、电白、梅茂、吴川县,划出合浦、灵山、钦县、防城4县设合浦专区。
1951年4月,门市,中共高雷地委划归中共粤西区委领导。
1952年11月,中共粤西区委和粤西行政公署由江门迁至湛江市赤坎,辖湛江市和台山、开平、恩平、阳江、阳春、茂名、信宜、电白、化县、吴川、廉江、遂溪、海康、徐闻、东海县,中共高雷地委和高雷专署同时撤销。
1956年2月,中共粤西区委改为中共湛江地委、粤西行政公署改为湛江专员公署,辖湛江市和徐闻、海康、雷东、遂溪、廉江、化县、吴川、电白、阳江、阳春、信宜、茂名县。
1958年10月,中共湛江地委和合浦地委、湛江专署和合浦专署合并,改称为中共湛江地委和湛江专员公署,辖湛江市、茂名市、北海市和合浦、浦北、灵山、钦县、防城、东兴各族自治县、钦北壮族自治县、徐闻、海康、遂溪、廉江、吴川、化县、茂名、信宜、电白、阳江、阳春县。
1965年6月,国务院决定将合浦、灵山、东兴各族自治县、钦州壮族自治县和北海镇从广东省湛江专区划出,设立钦州专区,归广西壮族自治区。
1983年9月,湛江地区建制撤销,湛江市和茂名市改为省辖市,实行市领导县新体制。原湛江地区所辖的吴川、徐闻、海康、遂溪、廉江县划入湛江市;电白、化州、高州、信宜县划入茂名市;阳江、阳春县划入江门市,后又划出成立 阳江市。
辖区:辖 吴川市、 雷州市、 廉江市(三个县级市)和 徐闻县、 遂溪县(二县),以及 赤坎区、 霞山区、 坡头区、 麻章区、湛江市 经济技术开发区,共有85个镇、2个乡、34个街道办事处、287个居委会、1501个村委会。 主要岛屿有: 东海岛, 南三岛, 硇洲岛, 特呈岛, 调顺岛, 东头山岛, 南屏岛等。
湛江民间歌曲主要有雷州歌、东海嫁、吴川山歌、吴川民间歌谣:出嫁姑娘梳头歌、吴川水歌、咸水歌、廉江歌、白话歌和吟诗歌。
湛江民间器乐有雷州音乐、安铺八音、硇洲八音、瓦窑陶鼓、华琴和雷胡。雷州音乐是指雷州民间器乐曲,是广东省五大民间音乐之一,也是我国40多个乐种之一。
湛江民间曲艺有流传广泛的粤曲、南音、龙舟、木鱼及相声、快板、三句半、莲花板、大实话、卖鸡调等广东曲种,而本地的民间曲种主要为:雷州的姑娘歌、廉江的木鱼、吴川的木鱼及白戏、黎戏、木偶的唱腔表演等,其旋律优美悠扬,曲调琅琅上口,易学易唱。据不完全统计,湛江各县区乡镇以粤曲演唱为主的私伙局和业余曲艺社团200多个,另姑娘歌、歌、木鱼的曲艺团队也近几十个。
湛江民间戏曲历史悠久,经过不断发展,现主要有民间木偶戏和地方戏曲两大类。湛江民间木偶戏分为粤西白戏(原称安铺白戏,又叫白戏仔)、吴川木偶戏和黎戏。湛江地方戏曲只有雷剧和粤剧。
湛江民间曲种分为粤曲、歌谣、莲花板、大实话、卖鸡调、姑娘歌、吴川木鱼、木鱼。
湛江的动物舞蹈分为蜈蚣舞、紫微降貔貅、舞鹰雄、狮舞和龙舞等。
湛江民间工艺美术历史悠久,底蕴深厚,丰富多彩,独具特色,在岭南乃至全国都占有重要位置。 湛江的民间工艺主要有石刻、泥塑、面塑、彩塑、彩扎、吴川飘色、草编花席、根雕、木刻、剪纸等。
湛江的石刻有石人、石像、石马、石龟、石鼓、石狗、石狮、石碑、石浮雕、蟠龙石柱、石础、石牌坊、石匾、石螺、石猫、石猪、石羊等。
吴川泥塑源于唐末宋初,由梅菉镇瓦窑村民兴起,现已形成群众泥塑活动。2000年文化部命名吴川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泥塑)。
彩扎在民间有很多不同的称谓,如称扎作、彩糊、扎纸、贴纸等,所涉及的范围较广,包括彩钆灵棚、灵屋、各类戏曲人物、灯笼、飞禽、走兽等。本市彩扎主要有:鹰雄扎、醒狮扎、走马(宫)灯彩扎、太平先锋宫灯、梅菉花桥和雷州头禄花灯。
湛江的民间武术,分拳术与器械两大类,多以套路、散打、器械、对练形式出现。主要拳种是 洪家拳和 蔡家拳,李、莫、佛等流派亦有之。
湛江的民间绝技有穿令箭、翻刺床、踩火场、爬刀梯、喷玻璃、汽车过腹、翻秋千和穿刀洞过火圈。
雷州享有'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中国书法之乡'的美誉。
雷州文化既是广东四大民系文化之一,也是湛江主要文化之一。
雷州文化是以雷州话方言为特征的区域性文化,其分布范围包括今雷州、遂溪、徐闻、麻章、东海岛、霞山以及廉江一部分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