捧起一些水,冲淋水龙头后,再关闭水龙头(如果是感应式水龙头不用做此步骤)。
外出不方便洗手时,可选用含75%酒精的手消毒剂进行手部清洁,将消毒剂涂抹双手,持续揉搓15秒。特殊情况下,也可使用含氯或过氧化氢手消毒剂。应足量使用,要让手心、手背、指缝、手腕等处充分湿润,两手相互摩擦足够长的时间,等消毒剂差不多蒸发之后再停止。
对公众而言,不建议以免洗的手部消毒剂作为常规的手部清洁手段,只是在户外等没有条件用水和肥皂洗手的时候使用。
佩戴口罩,是预防新冠疫情、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的有效方法,既保护自己,又保护他人。公众应根据风险等级和所处环境选择适宜防护级别的口罩。做到科学选戴口罩,既达到防护效果,又避免资源浪费。
在居家、户外,无人员聚集、通风良好的情况下,可以不戴口罩。
有发热咳嗽等症状时,就医时,拥挤时,乘电梯时,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进入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时,要戴口罩。
建议公众选用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医用外科口罩或以上防护级别口罩。
区分口罩正反面,不能两面戴,通常情况下颜色深的一面朝外。
捏紧鼻夹,使口罩与脸颊贴合,避免漏气。如佩戴口罩感觉胸闷、气短等不适时,应立即前往户外开放场所,摘除口罩。
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和医用外科口罩均为限次使用,应定期更换,不建议清洗或使用消毒剂、加热等方法进行消毒后使用。
普通公众使用过的废弃口罩归为其他垃圾进行处理。医疗卫生机构、人员密集场所工作人员或其他可疑污染的废弃口罩,需单独存放,并按有害垃圾进行处理。
呼吸道传染病大多通过飞沫近距离传播,因此,为了预防呼吸道传染病,日常工作、生活中,人与人的社交距离应保持在1米以上,即为社交安全距离。保持社交安全距离不仅能降低新冠疫情等呼吸道传染病传播的风险,也是文明礼仪的体现。
排队、付款、交谈、运动、参观时,要保持1米以上社交距离。
室内环境密闭,容易造成病菌滋生繁殖,增加人体感染疾病的风险。勤开窗通风可有效减少室内致病微生物和其他污染物的含量,此外,阳光中的紫外线还有杀菌作用。每天早、中、晚均应开窗通风,每次通风时间不短于15分钟。寒冷季节开窗通风要注意保暖,不要对着窗口直吹,避免受凉。家庭人多时,房间有异味、油烟时,有病人时,访客离开后,多开窗通风。
在家庭中,要做好日常清洁工作,保持居家环境整洁卫生,经常开窗通风。门把手、电话机、手机、电视遥控器、桌面、地面等家人经常接触的公共物品表面,要经常用干净的湿毛巾擦拭或清洗,一般不需要消毒。必要时(如家中有身体状况不明客人来访等)进行消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