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追悼志摩》,作者胡适,现代学者、教育家、诗人,"五四"文学革命的主要倡导者。这是一篇追悼性写人散文。作者引用三封信作为典型论据来说理,还大量引用志摩的诗句来抒情写意,主要抒情方式是在议论中抒情。
2.《秋夜》,作者巴金,现当代最的小说家、散文家之一。这是一篇写人散文,其总体特点是通过记叙梦境来抒情写人、还多次运用象征手法和排比句式。
3.《北京的春节》,作者老舍,现当代的小说家、戏剧家。这是一篇记事散文。
4.《箱子岩》,作者沈从文,现代小说家、散文家和历史文物研究家。这是一篇游记,文章富有思辩色彩。
5.《哭小弟》,作者宗法,当代女作家。文章开头所用的叙述方式是倒叙。文章的总体特点是抒情、叙事、写人相融合。
6.《都江堰》,作者余秋雨,当代艺术理论家,散文家。这是一篇游记,具有较强的思辩色彩,文中多处运用对比手法。
7.《拣麦穗》,作者张洁,当代女作家。这是一篇记事散文。文中写的"小火柿子"具有象征意味。
8.《我与地坛》,作者史铁生,当代作家。这是一篇记事散文,通过行动描写、心理描写和侧面烘托三种方式来表现母爱。文章写母爱,却落笔地坛,这实质上是一种象征性类比。
9.《廉颇蔺相如列传》,作者司马迁,西汉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其代表作为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这是一篇人物传记,记叙了完壁归赵、渑池之会、廉蔺交欢三个故事。
10《毛颖传》,作者韩愈,中唐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唐宋八大家"之一。这是一篇寓言性传记,基本写作方法是拟人化,还运用了语意双关、象征寄托的表现方法。
11.《寓言二则》,作者柳宗元,中唐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唐宋八大家"之一。这是两则讽刺性寓言。《哀溺文序》通过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两种方式来刻画溺死者"要钱不要命"的心态。《蝜蝂传》前后两部分,一写小虫,一写官僚,两部分之间是类比关系。
12.《柳敬亭说书》,作者张岱,明末清初散文家。这是一篇写人散文,运用了欲扬先抑、对照反衬、铺垫等三种表现手法。
13.《狱中杂记》,作者方苞,清代桐城派散文的创始人。这是一篇记事散文。本文说服力强的主要原因是事例确凿、典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