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作者的人生经历突破 "诗言志",作者的人生经历不同,他(她)通过诗词所表现出来的思想倾向也就不同。因此,鉴赏 时不妨从作者所处的时代环境及其生活经历突破。
例如: 清平乐?独宿博山王氏庵 辛弃疾 绕床饥鼠,蝙蝠翻灯舞。屋上松风吹急雨,破纸窗间自语。
平生塞北江南,归来华发苍颜。布被秋 宵梦觉,眼前万里江山。
辛弃疾是南宋著名的爱国词人,一生坚持抗金复国,但不受重用,抱恨而终。他的词作多抒写其力 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
这首词就抒发了他的壮志难酬仍忧国忧民的宏大襟怀。 七、从诗词中典故的含义突破 古代诗人创作时,有时借助一些典故来表现广泛而深刻的主题。
如果我们关注这些典故,了解这些 典故,无疑会有助于把握作品的主题。例如: 遣 怀 杜牧 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诗中"楚腰纤细"典出《韩非子?二柄》:"楚灵王好细腰,而国中多饿人。"
"掌中轻"典出《飞燕外传》,指汉成帝皇后赵飞燕,"体轻,能为掌上舞"。诗人借用这两个典故意在说明自己也曾沉湎酒色,放浪形骸。
再看第三句,诗中"十年"与"一觉"相对,给人以"很久"与"极快"的鲜明对比感,显示出诗人感慨之深。纵观全诗,可以发现诗人所遣之怀,不仅有忏悔之意,还有前程恍惚如梦、不堪回首之意。
八、从诗词的注解突破 有的诗词鉴赏在原诗之后附有注解,阅读这些注解,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作者、作品的有关情况,以便更准确地理解作者的情感及作品的内容。例如: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李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