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老说孩子做数学试题时粗心大意,那为何语文科目不粗心大意呢?因此,我觉得不是这样.
数学科目是一个很抽象的东西.学好数学科目重在周密的思维能力,学习数学科目也确能培养人的这类能力.
犯错,确实不是粗心大意,关键还是在思维能力方面没有培养好,自然这个是可以培养的.
我觉得,要从思维能力的培养方面下手.例如做数学试题,要先使他想清楚,做这个题的思路流程.就象上学校要历经什么路什么街什么部门一样.这个在下笔前就要有,并且要清楚.在解题的时候再顺着这个思路逐步地做.题做完了,也可以记牢是怎样做的.
不知你发觉没有,有的时候孩子做完了题,也做对了,可你让他用口述或是再做一遍时,他就说不上做不上了.这就是在他的头脑里没有思路.做到哪想起哪,想起哪做到哪,一团浆糊.虽然题做对了,也是在不知不觉对的,是一种有意识的逻辑思维.
因此,学习数课时,不要追寻很大的题量,达到做一道清楚一起,遇上那类确实能拓展逻辑思维的,要反复做.
目光看长远,不要在意短时期的成绩,逻辑思维充足的活跃开放就可以了,长期性重复性的训练来提升正确率没有一丁点必要。
依据你的表述基础上可以说明他会,但是做不对。那么就恰当的多坐点题就行了吧。我觉得小学课堂教学关键的用处应该是让小孩有个良好的学习习惯。至于考第几,没什么意义。
因为的小朋友的思维简单,因此一定要自小的数字从生活小事起步。
1.规律记忆法。数学知识是有规律的,只要引导学生掌握其规律,就可以进行有效记忆。例如:记忆长度、面积、体积单位进率。因为长度单位相邻之间的进率是10,面积单位相邻之间的进率是100,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00。掌握了这个规律记忆就比较容易。
2.理解记忆法。数学知识面广,不能死记硬背,要在理解的基础上强化记忆。例如:什么叫梯形。首先让学生通过认真观察,理解"只有一组对边"是什么意思,若把"只"字去掉又会怎样。通过思考与讨论,学生认识到"只有一组对边平行"就是四条边中相对的两条边为一组,其中一组平行,另一组不平行。这样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梯形这个概念就容易了。
3.形象记忆法。小学生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例如,一年级数的认知教学时,把数与某些实物联系起来进行形象记忆。如把"2"比作小鸭子、"3"比作耳朵等。这样唤醒了学生的记忆细胞,教学效果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