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一楠口口声声指责资方发动“政变”,一派义愤填膺,却忘记了本来公司的存在目的就是股东权益最大化,而不是创始人权益最大化。说到底股东不愿继续投资是因为股东认为继续烧钱也只是个无底洞,只会导致更大的损失。我们不妨站在投资者的角度试做分析,如果是我们面对着亏损的24券,下一步棋应该怎么走?
结合当时24券和整个团购行业的状况,此时24券的投资者选择果断放弃运营来止损是知难而退的明智之举,24券未来前景堪忧,继续烧钱也只是个无底洞,将来成不了IPO的气候,长痛不如短痛,应该立即止损。
要分析24券值不值得继续,首先要看当年的团购行业。
团购(Grouppurchase)就是团体购物,指认识或不认识的消费者联合起来,加大与商家的谈判能力,以求得最优价格的一种购物方式。根据薄利多销的原理,商家可以给出低于零售价格的团购折扣和单独购买得不到的优质服务。团购作为一种新兴的电子商务模式,通过消费者自行组团、专业团购网站、商家组织团购等形式,提升用户与商家的议价能力,并极大程度地获得商品让利。
团购的祖师爷是美国的Groupon。起源于2008年11月,凭借其简单的盈利模式,短短7个月就实现盈利,成立一年就有了5000万美元的纯收入,2009年超过1亿美元,2010年超过4亿美元,到今年第三季度,2011年3季度Groupon营收4.3亿美元,同比增长426%,并今年11月4日成功在拉斯达克上市。Groupon在福布斯等的一次采访中称自己的目标是“比历史上其他任何一种销售形态都更早的达到10亿美元收入,结果他做到了。
团购由于模式简单,世界各地疯狂的跟进模仿,团购网站不包括中国已经超过上千家。这种新型的商业模式在2010年传入中国,刚出现便引起了各方注意,似乎每个角落当时都在探讨这个盈利清晰而成本又低的商业模式。中国更离谱高峰的时候团购网站超过5000家,各家团购网站各出奇招,在市场上短兵相接,资本市场也是抓住这个机会,疯狂的投资,据易观国际统计,2010年中国网络团购网站共获得13起融资,涉及9家团购网站,融资金额近7亿元人民币,其中拉手网、F团、满座、阿丫团、酷团、美团等知名网站累计获得投资已达千万元级别。
随着资本介入,各家团购都开始疯狂的拓展,短短一年的时间,就从几十人的公司迅速扩展到上千人的团队,分支机构遍布全国主要一、二线以及主要的地级市。中国团购整体市场业绩也是不断攀升,从2011年初的2、3亿一个月到8月已经突破10亿。
团购网站刚在中国兴起的时候,成本很低,10万元就可以建起一个团购网,几乎都是暴利。因为刚刚起步,竞争还很不激烈,直接赚取商家给的成本价与团购卖价的差价就够了。
但门槛低且暴利的行业,显然会迅速变成红海。团购网站的好日子还没过多久,就被迫迎来了2011年千团大战的血腥战役。到2012年,中国团购企业迎来了行业洗牌年,与此同时,商户同团购网的关系也产生了微妙变化。由此前的团购网站享有绝对的话语权,转变为商户成为选择团购网站、开团价格、时间的主导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