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物论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物质及其存在方式
哲学基本问题(是解决其他一切哲学问题的前提和基础)
存在和思维的关系问题
存在和思维、物质和意识谁为本原,即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唯物主义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以近代科学为基础,把物质等同于物质的微观结构层次——原子
使唯物主义对物质概念的理解建立在自然科学发现的基础上
不能正确理解哲学的物质概念与自然科学的物质概念之间共性和个性的关系;无法将唯物主义贯彻到历史领域中,无法说明社会运动的物质性
现代辩证唯物主义
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范畴”是一个高度抽象的哲学范畴,是对世界上客观存在的各种事物共同本质的概括
恩格斯:“物、物质无非是各种物的总和,这个概念就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出来的“
列宁:”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
存在和思维、物质和意识是否具有同一性,即思维是否能正确地反映存在、人能否认识或彻底认识世界的问题
可知论
认为世界是可以被认识的,存在和思维具有同一性
唯心主义并非都是不可知论,如黑格尔:唯心主义+可知论
不可知论
世界是不能被人所认识或不能被完全认识,否认存在和思维的同一性
哲学的物质范畴
马克思主义物质范畴的重要意义
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与二元论划清了界限
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克服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缺陷
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
物质的存在方式
物质的根本属性
运动
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
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着的物质,离开物质的运动和离开运动的物质都是不存在的
相对静止:物质在一定条件下的稳定状态。具体包括两种状态:空间的相对位置暂时不变和事物的根本性质暂时不变
物质世界的二重化
人类的出现,特别是人类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极大地改变了世界的面貌,使世界发生二重分化
从自然界中分化出人类社会,从客观世界中分化出主观世界
一方面,世界分化为自然界与人类社会
人类的出现是自然史上的一个巨大飞跃,这个飞跃的关键在于人的劳动。人类社会是最高级的物质存在形态
另一方面,世界分化为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
主观世界从客观世界中分化出来,具有相对独立性。但主观世界并非独立存在的实体,也不是一个超然于客观世界而孤立存在的世界,它不能完全脱离客观世界,而是从属于客观世界
从根本上说,主观世界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并反作用于客观世界
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物质决定意识
意识的本质
意识在内容上是客观的,在形式上是主观的,是客观内容与主观形式的统一
意识的起源
一方面,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形成和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
由一切物质所具有的反应特性到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再到高等动物的感觉和心理,最终发展为人类的意识
另一方面,意识也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
社会实践,特别是劳动,在意识的产生和发展中起着决定性作用
劳动为意识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客观需要和可能,在人们的劳动和交往中形成的语言促进了意识的发展
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辩证统一
规律的定义:规律是事物变化发展过程中本身所固有的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关系
另一方面,只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正确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
正确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第三,正确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还要依赖于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
意识与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的本质
人工智能是人的意识能动性的一种特殊表现,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现实化
人工智能不可能取代或超越人类智能的原因
第一,人类意识是知情意的统一体,而人工智能只是对人类的理性智能的模拟和扩展,不具备情感、信念、意志等人类意识形式
第二,社会性是人的意识所固有的本质属性,而人工智能不可能真正具备人类的社会属性
第三,人类的自然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和意识的显示形式,而人工智能难以完全具备理解自然语言真实意义的能力
第四,人工智能能够获得人类意识中可以化约为数字信号的内容,但人脑中总有许多东西是无法被化约的(比如潜意识)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第一,自然界是物质的
自然界先于人类而存在,并不依赖人类意识而存在。人类的实践活动能够改变自然事物的形态和面貌,使之成为人化的自然,但不能改变自然界的客观实在性。无论是天然自然还是人化自然,都具有客观实在性
第二,人类社会本质上是生产实践基础上形成的物质体系
①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物质世界的一部分
③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构成了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集中体现着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第三,人的意识统一于物质
①意识的起源上看,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物质世界的一种特殊存在
②从意识的本质上看,意识是人脑这种特殊的物质器官的技能和属性,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
③从意识的作用上看,意识能动性的发挥必须以尊重物质世界的客观规律为前提
物质的定义: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类的意识而存在,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存在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揭示了自然和社会的物质性,建立了说明自然历史过程的唯物主义原则,实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历史观的辩证统一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运动和静止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动中有静、静中有动“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无条件的绝对运动和有条件的相对静止构成了对立统一的关系
物质运动与时间和空间的不可分割,证明了时间和空间的客观性。具体物质形态的时空是有限的,而整个物质世界的时空是无限的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物质、运动、时间、空间具有内在的统一性,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都要以具体的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自然界与人类社会、客观世界与主观世界分化以及相统一的关键:人的实践活动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人的实践活动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因而自然与社会、主观与客观的统一也是一个动态的历史的过程
因此,尊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性与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是辩证统一的,实践是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统一的基础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方法论意义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是辩证唯物主义最基本、最核心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基石
①有助于我们树立唯物主义科学世界观,为我们进一步确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奠定坚实的基础
②有助于我们确立正确的思想路线和思想方法,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摒弃一切无视客观世界及其规律性的思想观念,遵循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原则
③一切从实际出发,是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在现实生活中和实际工作中的生动体现,实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想问题、办事情的根本立足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