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阶段:婴儿期(0—1岁)(基本信任对基本不信任的冲突)/(信任感对怀疑感):感受到母亲和看护人的爱,同时把自己的感情投射给母亲,体验到了身体的康宁,感受到了安全,于是对周围环境产生了一种信任感;反之,如果父母的信心不足,或育儿方式有缺陷,乳、婴儿便对周围环境产生怀疑。
第二阶段:儿童早期(1—3岁)(自主感对羞怯感或疑虑):如果父母和看管他的人承认并允许他们去做力所能及的事,儿童就觉得自己有一种自控的能力或影响环境的能力,就会出现一种自主感;反之,如果大人不耐烦或过分溺爱而干预了孩子能做的事,或对儿童意外出现的事情采取粗暴的态度,孩子就会产生一种羞耻感,对自己的能力有所怀疑。
第三阶段:学前期或游戏期(3—6岁)(主动感对内疚):如果儿童有更多机会向外扩展以达目的,而且父母又支持,对儿童主动提出的问题耐心予以解答,不嘲笑,不禁止,那么儿童的主动性就会得到加强。否则就会出现内疚感。游戏活动对主动感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
第四阶段:学龄期(6—12岁)(勤奋感对自卑感):如果当孩子努力学习,做一些事时,得到成人的支持,勤奋感就会加强。反之,就会产生自卑感。这时期教师的作用是很重要的
第五阶段:青春期(12-18岁)(同一感对同一混乱感):认识自己是谁、在社会上应占什么地位、将来成为什么样的人和怎样成为理想的人,就能对自己的过去、现在、将来产生一种内在的连续之感,得到自我同一性。不然就会产生同一性的混乱。
第六阶段:成年早期(18-25岁)(亲密感对孤独感):
如果一个人不能在朋友之间、夫妻之间建立一种友爱的关系,就会产生孤独感。另外由于寻找配偶包括偶然因素,也可能孕育着怕独身生活的孤独感。
第七阶段:成年中期(25-65岁)繁殖感对停滞感:
关切和指导下一代,只一心专注自己而产生停滞感。
第八阶段:成年晚期(65岁以后)(完善感/自我整合对失望感):
这个最后阶段包括一种长期锻炼出来的智慧感和人生哲学,延伸到自己的生命周期以外,与新一代的生命周期融合为一体。若达不到这个目的,就会厌恶人生,对此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