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教育资源,就是提高办学效益。中小学办学效益包含两个方面,一是中小学办学的社会效益,另一个是中小学办学的经济效益。必须在坚持中小学办学社会效益第一的前提下,努力提高中小学办学的经济效益。
所谓经济效益,是指社会经济活动中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消耗同取得的有效劳动成果之间的比较关系。讲究经济效益就是用尽量少的劳动消耗取得尽量多的有用成果。
如果将经济学中的经济效益的概念延用到中小学教育领域,则中小学办学的经济效益,首先应该是中小学的教育投入与符合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教育产出之间的比例关系。
这里的教育投入主要体现在中小学办学过程中人力资源、物力资源和财力资源的使用和耗费上;教育产出则体现为中小学学生接受中小学教育之后知识能力素质的提高和中小学在科学研究方面取得的成果。
可以用数学语言表达如下:令x——教育资源的投入量,Ui——教育资源在第i方面投入后产生的效用,U——教育投入产生的总效用。
则有:教育资源在第i方面投入的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指随着某种物品消费量的增加,满足程度(总效用)会以越来越缓慢的速度增加,但所增加的效用(边际效用)在递减。
等边际准则是消费者在面临着各种物品的市场价格既定的条件下,当花费在任何一种物品上的每一元钱所得到的边际效用等于花费其它任何一种物品上的边际效用时,该消费者得到的效用最大。
小学优化配置有限教育资源时,应做到:教育资源在用于中小学办学过程中需要投入某一方面时,不仅要看投入是否形成效用,还应当重视其边际效用